
第6章 回家
挂了电话一看时间整整50秒,从兜里掏出一块钱,老板找了钱。看着手里的7毛钱,于心木有点头疼,这5毛以上的面额还能随心所意的使用,到了初中,5毛钱以下的商品也少的可怜,基本上都是5毛起步的,不管什么价值的东西,基本单位都是5毛。米饭1块钱,面条5毛钱,作业本有5毛的、也有1块的,包子5毛钱两个。基本上就淘汰使用5毛钱以下的面额了。
不像小学的时候,1毛钱也有大用处,可以买个泡泡糖、麻辣皮之类的。到了初中,这样的小物件消费都被扼杀了。于心木知道凑一凑还是可以用的,不过想来也麻烦,还是留着吧,打电话的时候还可以用的上。
不紧不慢的骑着车,朝家的方向走去。虽然是过了一个周,可是在学校也待了差不多十天,因为报道那天是周四,所以就连着上了下一周的课,直到今天才放假。精打细算,兜里还有三块钱。刚才用了3毛,那就剩两块五了,不多不少,还可以撑到回家。虽然外公给了三十块钱,可这一个周也太长了,看样子大人算账还是比小孩子精明啊。
于心木性子有的时候是很放纵的,比如此时骑着车就在马路中间蛇形的绕过来绕过去,孩提时代的童心还是没有失去。
平时习惯了,人前人后都是乖乖的好娃娃,可没人的时候还是得释放一下。马路上,时不时有走的晚的同学从他的身旁超过,于心木也懒得走那么快,他又不赶时间。虽然报到那天来时,有一点莽撞,有一点担心和顾虑。主要是年纪小,没经历过,就很胆小,同时又很新奇。因为已经走过一次这段路了,这次回家,也就知道哪里该慢一点,哪里该注意。
玩了一会儿,也觉得没意思了,就使劲的倒腾着两腿,加快速度回家。走着走着,听见后面很远的地方传来汽车的鸣笛声,一听也知道这是班车来了。早早的,于心木就靠近右边很边的地方慢慢的滑行,这段路刚好是下坡路段,双脚停止踩踏,双手微微带一点刹车,不至于速度太快往下冲过头。这也是于心木这样的新手“司机”才会这样的小心翼翼,放久战沙场的“老司机”直接利用重力势能和惯性往下冲,也可以节省一些体能。对于年轻人追求速度,那可是必要的。凡事都有一个过程,于心木也不会一开始就这么冲,他还不至于这么胆大,虽然也喜欢追求速度,可安全第一。
等班车从身边超越过去,看了下周围,这里已经没有人了,就这两辆车在山间的崎岖公路上,一辆人力驱动,一辆柴油驱动。班车掠过他身旁的后一秒,于心木松开了刹车,双脚不停的倒腾,目的是为了追前面的班车,他知道追不上,这只是一种顽皮的作为。
怎么可能追得上,班车虽是柴油驱动,马力也有好几百匹,而于心木的轻便自行车?两腿驱动,那差距不是一点大,开始也只是能让差距慢一点拉来,后来也就越来越大,可于心木还是不停的使劲,不服输啊,
不服输也没用,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的时候,不服输让人很痛苦,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滋味是最让人火大的。实力上太差强人意,所以连悲哀都看不到,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看着越来越远的班车拐过了一个弯后就什么也没有了,越来越远的鸣笛声,渐渐的也听不见了,看样子很远了。于心木也慢慢的放慢了节奏,这样的强烈运动,他可承受不了多久,这时候肚子也饿了,快没劲了。
公交车里坐着苏云,她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坐在第二排窗口的位置,车上人还没有坐满,山里人都很节俭,三两里的路都会选择步行,再长一点的路程就会选择骑车,不花冤枉钱在坐车上,除非是去县城很远的地方,才不得不坐班车。
苏云这也是没办法,家里到学校有三十里的路程,自己又是女孩子,家里宠爱。就没让她骑车,刚好班车不久前也通车了,就坐班车吧。公路经过这一个多礼拜的赶工,也差不多都铺上柏油了。苏云总是喜欢看着窗外,可也没有看到于心木的身影。她靠左,于心木靠右,没看着。
到了村口,公路往村子走的必经之处有一座桥。桥面是用四根火腿肠粗细的钢丝绳,两边拉扯,三四十米的宽度。上面紧凑的拼接着圆木,可乐瓶粗细。虽然紧凑,有的地方还是有一只脚可以漏下去的缝隙。因为年久失修,很多圆木为开始腐烂,有的已经替换,有的还没来得及替换。桥的中间处,有两根彩钢扎入河水里,用于支撑托起桥体。行人若是淘气,在上面摇动身体,那桥面也会跟着起伏,胆小的人总会吓得不敢动。
靠近公路这边的桥头,有一家商店,来往的行人、过客总要经过这里,所以商店的生意也很可观,自然商店里的商品也是样样俱全,小山村的嘛,当然比不上街道和县城的。
于心木下了车,买了一袋方便面,干吃的那种,那时候就“好日子”这种牌子的方便面卖的最好,味道、口感、量都没得说。于心木也是饿了,三下五除二吃完了,跑到水龙头喝了几口自来水。虽然妈妈叮嘱不要喝凉水,可是现在没那条件,总不能渴死也不喝吧。
水倒是没有问题,山村的自来水,都是从山上引下来的,自然比那些贩卖的纯净水要更有品质,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都以为商品水比自来水好,比自来水好喝。
也算是打了个尖,等回去后好好吃一顿。一路上总是能碰见那些“熟悉“的人,跟他打着招呼,村民会称赞他上了初中有文化了。于心木也是配合的回应,还谦卑的问长辈好。这是妈妈教导的,见长辈要有礼貌,主动打招呼。
过了好久才终于到了外公家,长年家里只有外公一个人,外婆在于心木小小的时候就过世了,于心木对外婆的印象太模糊,以至于都不觉得有这样一个外婆,听妈妈说,小时候去外婆那,外婆都把好吃的留给自己。
外公没有在家,估计是去山里忙自己的庄稼去了,妈妈交代外公报名的时候让他陪着去,而平时就回自己家,奶奶在家。于心木心领神会,知道外公忙去了,也知道自己得回自己家,奶奶做饭等着呢,他也只是想过去给外公报备一下关于学校的事。没在,就此罢了!
外公家是刚从更深的山里搬出来的,三间小平房。因为到老房子是在山坡上,没有任何车辆可以同通行,生活、出行都不方便。新房子是在村上的马路边。平时,蹦蹦车,拖拉机之类的,还是可以在这条村上的马路上通行,也就方便多了。
外公现在的家离于心木家还有四五里路,因为是新房子,所以靠近村口。而于心木的家是四五年前就已经盖起来的瓦房,后来听老爸说盖这房子把他累够呛。回家都是上坡,于心木推着车,有时候骑一会儿,艰难的来到了门前。
“小木“远远的地方,奶奶就已经看到了于心木,一声很亲切的呼唤。
“奶奶!“于心木也是加快了脚步推着车就进了院子。
“赶紧吃饭,饿坏了吧!”说着奶奶赶紧起身去盛饭。现在也四点多了,奶奶也没吃,等着于心木回来一起吃。
“我洗个手就来!“这些极小甚微的习惯,很多山里人都不注重,当手上有泥土之类,明显不堪入目的脏东西,才会去洗一下。
于心木洗了手甩了甩,也不用毛巾。跑到厨房,接过奶奶已经盛好的米饭。奶奶用抹布包着碗,从锅里拿出饭菜,奶奶害怕饭菜冷了,就放在米饭上腾着,米饭是用大锅做的,底下还有焦黄锅巴,奶奶手艺很好不会糊的。那时候还没几家里用电饭锅、电饭煲来做米饭。这也是最原始,最熟练的方式。奶奶知道小木爱吃米饭,就做了米饭。
“好了好了,够了!“奶奶正把拿出来的菜往于心木的碗里拨,有一个炒黄瓜,有一个土豆丝,有一个腊肉。
炒过的农村腊肉,再腾一会儿,那个软绵绵的口号和味道,真让人欲罢不能。虽然已经腾出了肉汁里的油水,可这个时候于心木,都十天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饱饭。也就不在乎了,自己能接受。
“多吃点肉,学校里肯定也吃不好!“奶奶看着于心木那略显消瘦的样子,也是心里不好受,娃娃在学校遭罪啊。
“嗯!”于心木也是点着头,急忙的先夹了一块肉先吃起来。
看着狼吞虎咽的于心木,奶奶才开始给自己盛饭。随后跟了出来坐在门口的凳子上。于心木很快吃完了一碗,然后又盛了半碗,夹了点素菜,开始填充自己的胃。虽然很饿,可毕竟年纪小,饭量还是不行,何况这油水也充足。学校的米饭吃一碗半没问题,可家里的饭菜,那不是一个概念。
吃完饭,于心木准备帮奶奶收拾碗筷,奶奶说让他歇会儿。于心木也没继续,就坐在门口的凳子上,拿出自己的水杯倒了一杯水,等着,等它变凉,奶奶看见他倒水问他要不要糖,于心木不爱吃糖,也就没有加。
悠悠闲闲的坐了一会儿,奶奶也收拾完碗筷了。祖孙俩坐在门口的的凳子上,于心木向奶奶介绍学校里的所见所闻。奶奶听的津津有味,仿佛是一个童话世界。时不时的奶奶也会家长里短的问问这问问那!
“阳哥回来没?“于心木走的慢,也没跟于阳一起。
“不知道,你去看看!“奶奶也没见于阳的身影。
于心木急忙的几步路就来到了于阳家。
“大妈,阳哥回来没?“于心木见门口忙活的于阳母亲,就开门见山的询问。
“没见人啊,你都回来了,他怎么还没回来,你没跟他一块儿?“大妈也是一脸迷惑。
“没有,我在学校也没见到他!”于心木也是诚实的抖出了不该有的话。
“估计又疯去了!”大妈摇了摇头,有点气愤的样子。
“那我先回去了,看看有什么要做的活。“一看于阳没回来,于心木也就没有想法留下来,那个年纪的世界,还是愿意跟同龄人在一起。不像更小一点的孩提时代,跟谁都能玩到一起,跟谁玩都行,老少皆宜童叟无欺。
“嗯,有空下来玩!“大妈也是客套客套。
回到了家,看着奶奶已经开始忙活着要下地了,因为等于心木回来的缘故,已经晚了一会儿。外面的天气还是挺干爽,太阳也慢慢的要退下山去,已经移到山的那一侧了,山高林密的缘故,有些地方开始变得凉爽。刚刚好可以趁这段时间做点什么。于心木也是打算跟着去帮衬帮衬。
“你别去了,念了一个礼拜的书,你就在家休息一个下午吧,明天你再来帮忙。”奶奶夺下于心木手中的工具。
“好吧!“于心木也没有多想,因为这段时间的确很瞌睡,却不是因为累。
奶奶下地去忙农活,于心木躺到自己的床上。本打算小咪一会儿,可是时间过得他自己都忘了。
“小木,小木,吃饭了?“这才多久啊,就吃饭,其实时间都晚上九点了。
奶奶早已经回来了,收拾完日常的家务,做好了饭,盛在碗里,凉着。才叫于心木起床,吃完饭再睡,晚上时间更长,好好睡饱。
“哦,来了!”来不及看几点了,可听见说吃饭,说明天已经黑了,来不及睁开眼先回了一句。可缓缓睁开眼睛,感觉跟没睁开眼睛是一样的,乌漆麻黑的。于心木摸索着打开了灯,揉了揉眼睛,看了看时间,都九点多了。疾步跑向厨房,厨房里的灯光可以倾洒整个屋子,小心一点,总能看到路,也就没有多余开灯。
“奶奶,你怎么不早点叫我,都九点多了!”于心木在脸盆里洗了一下手,用毛巾擦了擦,才跑过来端起饭坐在凳子上。
“你睡得都开始打呼噜了,我就没叫你,反正也没事!”奶奶很慈祥。
”打呼噜?我会打呼噜了?”于心木显然不信这套说辞。
“嗯,睡得可香了!”奶奶也是借题发挥,于心木还不会打呼噜,睡觉也很安静。
于心木也没太在意,反正自己又听不到,吵不着自己,管它呢。
学生娃娃们,平时在学校起床、睡觉都是铃声提醒,所以都规范的很,想多睡一会儿也不行。回到家总会先补个觉。
吃了饭,陪奶奶坐着看了一会儿电视,那时候的《新白娘子传奇》很火,大家都在那个时间点看。陪着奶奶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到院子里走走,刚吃了饭,都没怎么动。拉来大门,一阵嗖嗖的凉意一下子漫过于心木的整个身体,天气是开始变凉了,早晚的时候已经很冷了,只有中午还保持着夏天的温度。
看着漆黑的夜空,竟然没有一颗星星,空气也闷闷的、沉沉的。看样子是要下点什么东西,这季节也只能是雨了。看样子明天要下雨,不用下地。于心木不由得有点小激动。虽然帮忙干活他并不反对,也不抱怨,可还是不干活比较好吧!想着去看看于阳在干嘛,可天太黑了,看不见路,就算了。换了拖鞋,用外面水龙头的水洗了一下脚。果然感觉到阵阵的凉意,这是冷季节到来的征兆。
“奶奶,外面变天了,看样子要下雨!”于心木拖着拖鞋,塔拉塔拉的走进房间。
“刚才看预报,明天就是要下雨。”奶奶倒是不以为然,下雨或者不下雨,都没什么影响。地里的活只有等天晴了再说。
跟着又看了一会儿电视,大概就十点多,于心木就回房睡觉了,因为刚睡醒,所以一时间也没有睡意。翻来覆去的,那叫一个难受。忽然想起今天跟萧冉到电子店里看到的随身听。倒不是这个吸引了他,而是那几首歌,叫什么来着,忘了,反正听起来带劲。想了想,怎么才能让妈妈给自己买一个复读机,或者随身听。想了好久也只有打着学习的幌子了。这样想着,就计划礼拜天返校的时候跟外公说一声,让外公打电话的时候跟妈妈讲,自己平时也不愿跟妈妈通电话。男孩子都这样,对亲情没那么多依赖。也不善于表达跟表现。
还是睡不着,想到了这一个多礼拜发生的事情。有很多有趣的事,比如平日里跟萧冉走的很近,已经成了朋友。比如两次见到肖文浩的事,虽然不认识,可总是觉得那家伙是个有故事的人。比如跟杜婉红吵了两架,虽然后来没怎么多话,可这也是一个经历。比如自己的同桌,不觉得讨厌,可就是让人觉得烦。比如那个风一样的女子,好像是叫仲小艾来着,这个女子不简单啊,不一样。比如那个跟自己说话的苏云……
这样想着想着,慢慢的也就睡着了。
夜里的时候,天空开始下起了雨。开始的时候大一点,后来就变小了,可能是觉得细水长流,才能多下几天吧。
第二天醒来也就八点多,算是自然醒。奶奶已经做好了饭菜,简单的粗粮稀粥,烙的饼,炒了一个土豆丝,简简单单。
于心木先是洗脸刷牙,然后才坐在桌子跟前,奶奶已经在他起来的时候,盛好了饭凉着。
“今天干嘛?”于心木想着,有时间肯定要帮奶奶做点活。尽管下着雨,可总有下雨天能干的活。
“一会儿帮忙把前几天晒好的麦子,玉米装起来,放柜子里。”奶奶也是没什么可以安排的了,平日里什么都收拾利索了。
“好。”于心木知道这不算什么。
吃过饭,于心木就忙活起来,从席子(农村垫在地上,上面可以晾晒东西,床单大小)上把麦子装进蛇皮袋子,然后卷起席子捆好放在拐角处。因为力气小,所以可以装一袋的量让他分成了两袋,这样自己能拿动,奶奶也能拿动,两全其美。忙活了一会儿把所有的谷物都装进了蛇皮袋,绑好口。然后就费点力气,一袋一袋的搬运到柜子里去,这种柜子是农村装粮食的柜子,不是城市里装衣服的那种。
最多十几分钟,所有事宜都已搞定。洗了手来到奶奶的房间,奶奶正用着缝纫机。
“还有啥事,我一起就做完了!”于心木看着奶奶停了下来才说话。
“给我穿几根线!”说着,奶奶从针线篮子里拿出几根针,然后又扯了几根线。平时奶奶也用的少,可总得用。上年纪了,视力不行了,只能让于心木来。
“好好好”于心木轻车熟路,此前也穿过。
“没事了,你去玩你的吧!”奶奶也没啥事让于心木帮忙了。
“好,那我去洗衣服了!”想来衣服都脏了一个周了,有气味了,不过大家都一样。
这个季节的衣服还好洗一点,没有那么厚,洗起来也不费力。只是于心木很用力气的搓洗,他知道自己衣服哪一块脏,要多用点力气,搓的双手都红彤彤的。清洗掉泡沫,赶紧拧干,晾在房间里,最好是明天能干,走的时候换上。大家都一样,换洗的衣服没几件,都是倒腾的换洗。
快十一点了,也没啥事,就来到了于阳家。大妈也没在家,好像是出去了。
“阳哥?阳哥?”人还没有进屋,于心木就开始呼唤于阳。而于阳也没有搭理他,继续睡觉。
“阳哥,阳哥!”于心木这时已经来到了于阳的床跟前。
“你怎么还在睡啊?”于心木也是很纳闷,这也太能睡了吧。
“没事干,多睡会儿,咋了,啥事?“于阳也是反转了一下身子,看着于心木。
“你在哪个班?”
“初二2班,你呢?”于阳回答。
“初一4班。”
“行,有时间找你去!“于阳说完就要继续睡。
“你怎么还睡啊,有那么累那么瞌睡吗?”于心木也是不解。
他哪知道,昨天于阳跟几个同级的同学,回家的路上去河里游泳去了。玩到筋疲力尽才回来的,吃了饭,下午又跟着一块去地里忙活了一下午,今天下雨了,才不用劳作了。
“哎呀,你忙你的去,我要睡觉。”说着蒙着脑袋就转过身去了,不管于心木同学了。
回到家里,闲来无事。又绵绵下着雨,这天气,哪也去不了。只能躺在床上,眼睛盯着天花板发着呆。
看样子自己还是成长了,以前的时候从来没有这样无聊的时光,或者说没觉得无聊。以前太过没心没肺,什么也不上心,什么也不顾及。在进入初中生涯后,渐渐的觉得自己的渺小跟平凡。以前在村里,因为老爸的缘故,还能特殊一点,以前在外地,因为是外来转校生的缘故,更加新奇。让自己得天独厚的拥有一种自信,一种我跟他们不一样的认知。
而进入初中之后,所有的人都同化了,基本上都是山村的学生,而且自己也是其中一份子,都是本地的新生,尽管有几个不是本地的,但是那种特殊的荣耀感已经不属于自己了,以前有过,现在没了。
渐渐的对这个社会有了认识,对这个世界有了认识,不再觉得是大人们安排的那么祥和,也没有他们给自己看到的那么渺小、那么简单。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大人们藏匿着,不让自己接触。出于好奇,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想出去走走。听老师说,要想走出大山得好好学习,考上好的高中,上好的大学,才有走出大山的希望。其实自己倒不是这样认为,想走出去,随时都可以走出去,只是要留在外面的世界就得费些周折了,只要能让自己活下去,就行。
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自己该有一点点变化,得尽快融入这个世界,而不是大人们给自己的世界。对这个世界,得有自己的认识、见解。
于心木这样想着,想着也就慢慢的睡着了,果然费脑子还是容易疲惫。
等他起来的时候已经下午六点多了,天色刚开始有变化。睡了差不多六个小时,唉,日子啊,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溜走了,管你有没有准备好承受,管你有没有去做点什么,反正时间里对谁都公平。你用的好,那是你的时间,用不好是时间的奴隶。
奶奶也是考虑到上了初中了,学习繁重,总会容易疲惫,虽然于心木在睡觉,在奶奶看来于心木在学校是在用功,才至于这么疲惫。也就没有叫醒他,饿了起来就能吃口饭,也没什么。奶奶中午自己热了点剩饭吃了一顿,奶奶做饭喜欢多做点,总害怕家人吃不饱,这是年轻的时候饿怕了。现在日子慢慢好了,就总想让自己和家人都多吃点,那时候想多吃点也没有啊。这几年奶奶的体重也在增加,跟这样的心态还是有关系的。
“饿吗?”奶奶见于心木走出房门。
“不饿”的确是不饿,这两天回到家吃饭都吃的饱,而且也一直在休息,没什么运动,脑子也没怎么动。
“那就等会做饭!“奶奶说完也就继续看着电视,里面是戏曲节目。奶奶平时闲下来才会这样悠闲,这两天不是下雨么,也就好好看看电视。于心木听不懂戏曲,因为不喜欢。可还是陪着奶奶坐下来,看着电视。时不时的家长里短的聊两句。
“有时间,给你妈打个电话。“奶奶这是提醒于心木要给妈妈交代一下自己学校的事情。
“哦!“于心木欣然的接受。
想想也有差不多一个月没给妈妈打电话了,妈妈他们有一个手机,花很高价钱买的。而家里这边也没有手机,连村里也没有座机电话。所以每次打电话,都是到村口以外有电话的商店打过去,然后挂掉,等妈妈打过来,花3毛钱。
可是每次给洪叶打电话,就三两分钟,也觉得肉疼。所以平时没有零花钱可以买零食。
陪奶奶看了新闻,然后就是每天奶奶都会及时观看的天气预报,农家人总是要知道气候和季节的变换,才能更好的安排日常劳作。
关了电视和灯,奶奶晚上做面片,虽然于心木喜欢吃面,可不喜欢吃汤面,或者说不爱喝汤,有人说面的精华都在汤里面,这也许就是于心木显瘦的原因吧。
很快奶奶就做好了面片,因为提前已经和好了面,直接擀就行,还劲道。祖孙俩吃完了,也没有像老朋友重聚时那样太多说话。于心木陪奶奶看一会儿电视,虽然不是自己想看的,可不能跟奶奶霸占电视,就随意的消遣。
虽然家里有电视,可也是黑白的,十九英寸左右,这是这个村里稀罕物件。接受信号还是用的天线,自己做的那种,用铝丝编制的框架钉在木头桩上。收信号的时候可是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没看多久,于心木也看不下去了,有些节目都重复好几遍了,可奶奶看得还是津津有味。给奶奶招呼了一声,就回房了。掏出书包里的书本,借着灯光看了起来。可是看不进去,他不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更不是一个喜欢装腔作势的人,所以也就收拾了。在房间里倒腾着自己的东西,找找看有没有好玩的东西。
翻了半天,无意中看到自己的小宝箱里装着儿时玩乐的小玩具、小物件。还有一把已经锈迹斑驳的铅笔刀,这个铅笔刀是小学的时候用的,也不是自己的,可留到了现在。
不由得于心木的脑海里回想起那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