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一大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5章 包繶[yì]来了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每一天睁开眼睛,看到的无非是从日出到日落;

每一次张开嘴巴,呼吸的永远是过滤后的净化剂;

每一个项目,就是在不断的文件中,选择、对比、分析;

每一种会议,最后都是空洞无趣公式化的PPT

……

新的清晨,范老太太就是在这个噩梦中惊醒。她在床上躺了许久,思考着这个梦境的真实反馈。

貌似自己之前的生活,埋葬在了无新意的工作当中,似乎有些可悲……

━━( ̄ー ̄*|||━━

陈支婆隔着窗幔,轻声的喊她起床。

范老太太又习惯性的按部就班。

例行公事的带着娘子军们,完成晨练的份额!

早餐的时候,老三范高霖媳妇-刘氏提醒着,昨天林村长来了,说豆腐项目已经实施了几天了,陈支婆教的那些菜式,也试过了,大家都很喜欢那些口味。让范老太太过去指导下一步工作。

本来还在迷茫的范老太太,一下又被工作打动,忘记了之前突然冒出的忧郁。心里感叹道,总算第一步开始顺利迈出了。

范*职业经理人*老太太,立刻让刘氏取了几块孩童们玩“大员外”上缴的竹币。又喊了助理陈支婆。

三人闲庭信步的,向村长家走去。

林村长家,在村子住宅区最集中的那一片。

三人还没走到村长家,就看见林村长带着他家大郎林平尚(马子盖林守义的爹),在石井旁边的草亭里,忙碌着。

草亭里面放着一个大石磨,村民们想要磨点豆子米面什么的,都在那里加工。

当然,富裕的家里有备着小石磨,是偶尔拿来磨香料的,例如:芝麻和八角之类。

粮食,要用了做正餐的,分量都挺大,小石磨应付不了。

忙碌的林村长,侧身搬东西的时候,正好瞧见范老太太她们走过来,赶紧迎了上来,笑嘻嘻的说道,

“张安人来的正巧了。老汉家正磨着着豆子,待会安人试试豆浆!”

上河村里,勤快的汉子们,一早就下地,去忙活田里的事去了;田地少的人,也赶着春季万物生长的时候,在树林帮家里的女人们,挖点野菜竹笋,好给家里人添点菜式。

还在村里的人,也没闲着。不是拿了衣服准备去河边洗的,就是忙着家里的杂七杂八的活计。

孩子们更是成群结队的,呼啦啦的集体跑去竹林的山坡上,玩最近十分流行的“大员外”去了。

回到草亭的林村长,站在磨盘边上,开始忙活起来。

不是往磨盘中加几勺豆子,就是加几勺清水。

刘氏很有眼力劲,很快就从村长家里,给搬了个马扎出来,让范老太太坐在一旁等着。

嘴里,还不停的给“豆花”吹着彩虹屁,

“那豆花吃起来,跟鸡蛋羹有些相似,口感嫩滑,爱吃甜食的,可以往里面撒些糖,爱吃咸口的,可以加些酱汁佐料……”

←_←

陈支婆被刘氏对食品的形容,逗得直乐,掩着嘴笑着打趣她说,

“那豆腐,吃起来可不得,跟肥肉似的!”

刘*馋嘴*氏微微仰头想了想,很认真的回答,

“嗯!是有点像!”

○(^皿^)っHiahiahia…

今天,林村长也没泡多少豆子,依旧是往常的自家使用的分量。

没一会,豆子就磨完了。

精壮的林平尚,用扁担把装满了豆浆的两个木桶,挑了起来。步伐轻快,几步路的功夫,就回到了自家院中。

林村长也不藏着掖着,进了厨房,就当着众人的面,开始做起了豆腐。

过滤后的豆汁,上锅去煮。

随着温度的升高,豆汁的香味很快就在这个小院里飘荡开来。先是带着几分青草一样的生涩,越煮味道就越是香浓,那浓白色的豆汁在锅里轻轻翻腾。

一边煮着,一边撇去浮沫。

不时搅拌几下,以防糊底。

煮到火候差不多了,再倒进去一些清水降温。

接着,又从隔壁屋子里端出一碗清水一样的卤水。一边慢慢倒入锅中,一边用勺子缓缓搅拌锅内的浆液。

不多久,就见那些浆液慢慢凝结出絮状……

“来尝尝豆花!”

林村长,从锅内捞出三碗豆花,又从厨房的柜子拿出一个装糖的罐子,和一个装酱油的罐子。一并放在桌上,示意着,“张安人,你们先吃吃看。”

范老太太三人,在院子中间的桌边坐下,慢慢的品尝着还散发豆香的豆花。

虽然没什么特别的佐料,吃起来口感还是相当不错。

不多一会,凝固好的豆腐,就从屋里被林家父子抬了出来。

因为之前做过几次,林村长特意找陈双林打了豆腐的模子。

往干净的木质模具里,铺了块麻布,将有凝固了些的豆花,划碎,倒进去,再扎上布口。

又放一块抹布,重复。

放了几层之后,在最上面放了一块木板,又搬了块石板压着。

重压之下,不断有清水从麻布中渗出。

暂且等着!没多久,这豆腐就会成型了。

(。^▽^)

范老太太一看。

这还挺快的,两个男的就能搞定!

便问道,

“村长,你家这些个豆腐要吃多久?”

林村长,拿起抹布擦了擦手,搬了个树墩,坐在一旁,说道,

“老汉一家人可吃不了这许多,四五家分呢!”

说完,用手比划了下每块豆腐切出来的大小,和给每家会分到的数量。

范老太太点了点头,一个想法就冒了出来。

她让林村长找了姜、桂皮之类的香料来,然后,叮嘱陈*助理*厨娘*支婆,去厨房给它煮成卤水。

原来,范老太太想到了香干!

虽然,范老太太不知道,香干是怎么做的。

但,至少吃过嘛。

无非是有点咸味,又有些像茶叶蛋的卤料味。

试试,总没错!

反正,拿盐腌制过的东西,总比不腌制的保存时间要长些。

更何况,卤水本来就是一个很有特色的食品。自古以来,一锅卤水,养活几代人的说法,是有的。

若是,香干不成功。卤水成功了,那算是个收获,对吧?

林村长听后,仔细询问、确认,香干的制作步骤。接着,又被范老太太灌输了一堆新产品,例如,熏豆干,豆腐乳之类。

在宋朝是有豆腐这样东西的!至于说,豆干有没有?范老太太就不太清楚了,反正她没吃到过!

之所以,做豆干,完全是因为它保质期长。

原本她是想着安排上河村做豆腐生意。

因为成本小,家家户户都可以干。

实施起来发现,这个路程太长,天气太热,豆腐可能在路上就变酸了。

就平常村民的脚力去计算,他们走到下河村不远,走山里那条直线,一天可以跑两个来回。

但是,走到天长县去,一趟就得大半天了,这还是穿了小道。

香干,或者熏干,就不用担心变酸的问题。

而且,香干,沾染了香料的味道,又有咸味。相对豆腐来讲,价钱也能卖得上去!

往脚店,客舍去推销,老板和管事也愿意买,毕竟他们卖酒的时候,还是需要配套的下酒菜的嘛!

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在林村长家渡过了。

几人成功制作出了香干,至少长得像香干!

林村长很兴奋!

范老太太却比较严谨!

带了几块回家,试试看能存放多久不变质!

用过午食,范老太太悠闲的睡了个午觉!

刚起来,就听女使报,说包拯夫人和包拯儿子来了!

(⊙_⊙)?

啥情况?

难道县城出事了?

连忙一边收拾,一边把人请进来!

虚岁叫十岁的包繶,也就八九岁,和老四家的大儿子-范宜同年。

穿了套,青色交领的书生装。

个子却不高,明显矮了范宜大半个头。

头上留了一个小啾啾,发色却发黄。

看起来像是营养不良!

(lll¬ω¬)

这不应该呀?!

包拯家又不穷!

而,包拯的媳妇,董氏,也不胖,脸色不算好,也不算坏。

穷苦人家的妇人,面色一般会发黄,嘴唇皮会干。

目测,董氏只是瘦一点而已,其他算正常。

难道……

不是她生的?

范老太太有点怀疑。

家里的孩子,只剩下趴在床上的范安。

于是,范老太太让周氏把包小朋友领去范安屋里,心里想着,范安肯定对包拯儿子,也是十分好奇!

两人在大王氏的伺候下,进行了双方友好交流!

经过董氏的解说,范老太太才明白。

原来,包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把老婆儿子放到范家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范老太太又很婉转的询问着,对方生活上的注意事项,特意提到包小朋友的身体情况。

董氏红着眼睛,解释了一番。

原来,她刚怀上不久,包令仪(包拯他爹)夫妻两就陆续过世。包拯这个人孝心很重,肯定是要求全家都吃素食。

怀的时候,母亲大人的营养就不够,生下来的小包,就个头小小的。董氏一度以为养不活。

随后,由于她一直吃素,奶水也不够。又不敢跟包拯提,去买羊奶和牛奶。只得靠米汤把小包拉扯大。

生命力顽强的小包,好不容易挣扎着活下来,却经常感冒发烧,大夫说是先天不足。

范老太太一边宽慰着董氏,一边心里盘算着小孩营养不足怎么补!

一旁全程听八卦的大王氏,脸色却是一变,也没出声。提着茶壶,跟着回来报备工作的周氏,一起走了出来。

两人走进旁边的小厨房时,周氏一回头,见大王氏魂不守舍,纳闷的拍了她一下。吓得大王氏,差点把茶壶给丢了出去。

“你这是想什么呢?丢了魂一般。”

大王氏缓了缓神,把茶壶往灶边一放,凑道周氏身边悄声说道,

“之前,婆婆过世,阿爷从东京来奔丧。那时,阿姑不是让妾身回娘家么?”

“是呀,那时候你不是刚怀上孩子么?路上奔波太危险。”

大王氏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又说道,

“那时候,阿爷让六郎在东京陪着我生产。可是,阿姑不肯!”

(→_→)

嗯?

还有这回事?

周氏纳闷了!

大王氏没管周氏怀疑的眼神,接着絮叨着,

“可,妾听娘跟下面的女使说,阿姑是个厚道人!那时,还没明白!今天听了包夫人的话,可算知道,阿姑真是为了妾好!”

大王氏没说的是:当时她以为范高霭是妾生子,所以不得范老太太的眼。故意刁难他们两口子!

周氏无语……

可不是为了你好。要六弟在,你得跟着吃斋。怀着孩子吃斋,那孩子能长得好?月子能坐的好?估计范宁长大了就跟包繶似的。可不得心疼死!

她便拍着大王氏的手,安慰道,

“哎呀!几年前的事了,都过去了!阿姑没什么小心眼,就是脾气有点大!”

说着,又想起昨晚范高霆说的话,很顺口的就补充起来,

“以前,万事都有阿爷管着,阿姑不怎么管事,也不太搭理我们。现在,阿爷这么一走,她里里外外得一把抓,脾气急起来,就容易发怒。我们顺着来就好了!”

大王氏听着听着,眼睛就控制不住的红了,眼见就要掉眼泪。

吓得周氏,顿时急了,

“怎么说着说着,你倒哭起来了!这算什么事?”

大王氏被这么一念叨,反而不好意思起来。握拳轻轻捶了周氏一下,臊眉搭眼道,

“这不是想着包小官人,觉得可怜嘛!”

d=====( ̄▽ ̄*)b

两个妯娌又分享了一会育儿经,不知道怎么话题又提到老五范高涯。

“支婆,现在天天研究菜谱!那些肉食,虽说供给前院的富相公家人吃。家里的孩童们,也没少跟着偷偷默默的吃。五哥好在不在家,要不然,肯定少不得说礼教一番了!”

大王氏一直觉得,老五范高涯文绉绉的,像个道德君子一样,不好沟通。

周氏是范高涯嫂子,不是特别在意他的说辞,无所谓的说道,

“唉!妾身是不懂那么多礼教了。让我们守着丧制就好!可孩子们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单单是吃素,可是长不好。”

“可别说我们了,幺弟两口子跟着领孩童们一般的伙食!还每次都躲着!那神情,可不是跟做贼一般。”

大王氏被周氏形容得一乐,乐不可支的说道,

“幺弟,当是阿姑特意关照他!却不知道,阿姑说是小王氏以后要生养孩子,身体要保养好,不能亏损!”

说着说着,两人想起,七郎范高沁拿着饭盒,偷偷默默的、左顾右盼的、躲着人,走路。

妯娌两两相望,噗呲一声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