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一大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范黑手出动

北宋出过很多名人,包拯算是最出名的一个。

怎么看出来的?

当然是在普罗大众的知名度。

元明清的时候,对包拯的推崇基本属于“日审阳,夜审阴”的神话了。后来给他加戏的江湖游侠相助,和各种铡刀。

不像范仲淹和苏轼,势必得读了书,你才能知道他们的优秀。

但实际上,老包在判案上除了牛舌案,并没有其他出名的案件记录留下,反而是在御史台各种怼上官的记录很多。

且不说其他的原因,单就这点胆色在宋朝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官场氛围是很突出的。

老包既然出生在小官家庭,又不是不懂官场内情的萌新,可见他并不是无知才无畏。而是性格如此!

包拯算是他爹包肃之的老来子(?)。

包肃之四十岁的时候才生的包拯。

包拯二十八九,近三十岁才考上的进士。那时,包肃之都快七十了。

朝廷安排了第一个知县给包拯当,但是却在江西,对于孝顺的包拯来说,这距离就很远了。

宋朝的官员任命还是相当有人情味的,就给他换了安徽的职位,在和县。和县的地理位置基本上是在淮南西路和江南东路的交界处。

包肃之考虑到自己年岁已大,儿子的老婆李氏又早卒,没见着包拯娶妻生子,心里不安。总之,就不想让包拯离开。

待到包拯娶妻,还没见到孙子。包肃之和妻子也相继离世,老包又守孝服丧。

直到景祐四年,包拯才去京师领了天长县知县的官职。

所以,这算是包青天官宦之路上的新手村。

包*新手*青天*拯,就算学习处理民政,也不忘发挥聪明机敏的断案天赋。

对于已知包新人人设的范老太太来讲,她并不介意再帮包拯点亮“为民请命,清正刚直“的属性。

范*黑手*老太太,暗搓搓的叫来黄老汉,吩咐他如此这般。

被算计的包*新手*青天*拯,还一无所知的带着衙役走访现场。

嫁出女驾车,撞后娘和弟媳!

这么有八卦话题的案件,不仅让上河村轰动,下河村的人也着急的跑来看热闹。这年头资讯不发达,没啥娱乐项目的农村,好不容易出点大事,周边村庄的人都激动了!

一传十,十传百,车祸现场的人群有越来越壮观的趋势。

人群里被询问包拯的陈双林,抑扬顿挫的述说着,“上河村谁不知道张安人每天早上都要来村里周围看看?“

人群集体点头。

是呀是呀,我们都知道。

“张安人是个大善人!见家里娃子没鞋穿,还让女使给某家送了小娃子的鞋面。”

“张安人还教我家娃子算账呐……”

“张安人还送了奴一个铁扳子……”

“你们那算啥,张安人还给某秧马上搬过秧苗……”

…………

问案现场画风转变成了炫耀大会。

包拯也没制止,心里想着,范老太太在村里口碑确实不错,是个良善人。

“哼!”

不和谐的声音传了出来。

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勾着背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其中一个拿了根木棍的老人,不屑的大声说道,

“这种小门小户娘子,可不就是不教子女,范大娘才如此不孝!”

(‧_‧?)

包拯眉头一挑,这是什么故事?

眼瞅着进来搞事的老者,陈双林顿时气得跳脚,指着老人怒骂道,

“林老丈,你莫要在这里胡说八道!谁不知,范大娘是县城林员外教出来的!”

“就是!范大娘可不是林员外教的!”

“可不是!当年嫁人,还把她娘的嫁妆都带去林家了!”

“啊?那范官人没给嫁妆?”这是外村的!

这是掰扯到大官人呐……

哟!这可热闹了!

“怎么会?”村里的妇女开始兴致勃勃的给外人普及,“人家范大娘可是带了范官人给的嫁妆,又带了她娘当初的嫁妆。十里红妆哟!当年可有排面了!妾跟你说……”

外村人连忙往妇人这边挤,这可是一手八卦资料啊。

包*新手*青天*拯,也在一旁认真的听着,心想,以为范大娘是不孝,没想到还如此贪财!果真不是好人!

另外一名老者,一旁急得不行,如此不好的形象要传出去,上河村可就臭大街了。

连忙出声制止妇人,“黄二娘,你住嘴!瞎叨叨啥!“

一旁看热闹的黄老汉不乐意了,你个林老头,你说就说,欺负我家小闺女是几个意思。

黄老汉拨开人群,站了出来,维护着说,“林老七,你说谁瞎叨叨?上河村谁不知道林员外干的那些个丑事!为了借着范官人的名声,县城林家娘子是一个接一个的要进范官人家。”

(;°○°)

哇!好劲爆!

周围人一算。

是哦!

三代人呐,都是林家媳妇!

拄棍的老者,连连拿棍子戳着地面,气急败坏的向周围人解释,

“亲上加亲,有何不可?!“

黄老汉冷笑连连,嘲讽道,

“还亲上加亲呢!范家娘子嫁林家,林家娘子嫁范家。他林员外是姑嫂换吧!“

轰~~~

一针见血,直中七寸。

姑嫂换,也叫换亲。

一般是只双方家里穷苦潦倒,娶不上媳妇,把双方家里女儿交换了当媳妇。

说富得流油的林员外姑嫂换,基本上属于骂人了。

八卦人群很兴奋,这是要对撕么?对撕么?

拄棍的老者恼羞成怒,举起棍子就要冲着黄老汉砸下来。

包拯一惊,正要阻止。

林村长立马跳了出来,再让黄老汉说下去,自家两个叔伯得气死了。他按下老者提棍子的手,扶着他兴致缺缺的问道,

“四叔翁,七叔翁,你们怎么来了?“

提棍老者林四叔,拍着林村长,咬牙切齿的说,

“你看看你管的这些个人!“

另外一个林七叔也是无奈的说,

“一笔写不出两个林呐!“

原来,两个老者是林家管事找来的。

他眼见没办法把范大娘捞出来,只能弃车保帅。去找的上河村林氏,许诺了些许好处,让他们出面去给县城林氏贴金。

相对于林员外家来说,范大娘仅仅是他多名儿子当中的一个媳妇。

之前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给范大郎和范二郎洗脑。

现在这案子定性之后,范大娘就变成一个违反礼教,有勃伦常的典型。很有可能牵扯到县城林家对外宣称的道德风尚。

古代从商的也是要讲人品格调的。

要传出“为富不仁,家风不清“,不单家里的小郎君小娘子婚嫁有问题,做生意的人都要考虑是否继续合作了。

围观的人群中传来一个愤愤不平的吼声,

“某可跟那个人面兽心的林员外不是一个林!“

陈双林也捏着拳头瞪着眼睛,说,

“当年,他夺某家财产,气死某阿爷,你林家可是帮凶?“

一语出,两名老者也是面面相觑,无话可对。

..<{=...

这是怎么了?

不是说范大娘么?

怎么变成申讨自家主子了?

远远观望的林家管事完全不明白事情怎么发展成这样了。

急匆匆的带着仆役,挤进去分辩。

“陈双林,你不要无理取闹!你阿爷是病死的!当年是你家提出拿县城的铺子来抵债,林员外看在同村的份上才不得已答应。现在你出尔反尔,可是还想去充军不成?“

本来好好说话的语气,多年养成的习惯,管事说着说着就变成了威胁恐吓!

包拯在旁边越听越皱眉。

以前只是听说林员外为富不仁,不好相处。眼下,这貌似还牵扯了欺诈乡邻,收买官府。

老包连忙出声喝止管事,

“大胆!充军可是尔等决定的?!“

包青天官威一发,顿时吓得管事双腿一软,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他身后跟着的仆役一见不妙,赶紧跟着也跪。

周围的村民见状,不知从谁开始,下饺子一般,噗通噗通,跪了一片!

包拯身后的县尉主簿心道不妙,连忙上前劝说,

“包知县息怒,此事当年……“

两人相互帮忙,把事情按照当年欺诈情节又说了一遍!

老包他爹也是小官,当然知道实际上同村出来,有时候为了避免麻烦,会签订一些奇葩的契。主要是大宋一些法律跟唐朝有不同,但是还没有普及到偏远地区。有些农民和城里的雇工就会按自己的理解去搞出一些是是而非的事情。

县蔚和主簿说完,陈双林又连连称冤枉,把事实又说了一遍。

这下,包拯有些头疼,事情隔了三四十年,各种资料肯定没有了。

这县尉和主簿都不是当年经历事情的人,能说得如此头头是道,估计也是听来的,具体听谁说的?那就耐人寻味了!

包拯摸着唇边的小胡子,看着县尉和主簿,一字一顿道,“此事年代久远,主簿想必都未成听过天长县,如何得知如此详细?”

(《⊙⊙》)

我去!我是猪吗?

那么远的事情,我跑出来解释个毛线?

有事也不是我的锅呀?

主簿一咬牙一跺脚,马上把县尉供出来,“下官,是偶然间听万县尉说的。”

万县尉头顶一万只羊驼跑过,面带惭愧的说道,“某……某是听林家管事说的!”

好咯!

你两把道听途说的事情说得如此冠冕堂皇,这是不想干了是吧?!

包拯一甩袖子,瞪着这两智商不在线的,喝到,“即是道听途说,如何做得了凭证?暂且退下!”

扭头看着这跪满地的乡亲,老包心有感悟,小民艰辛胆小,官吏一句喝声,就胆颤心惊。若是碰上贪官污吏,岂不就是民不聊生。

若非心有冤屈,又何来胆量状告乡绅。

包拯躬身虚扶陈双林和村老,诚恳如宣誓般说道,“民唯邦本,本固邦宁!本官既为天长县知县,当为尔等做主,若真有冤屈,哪怕御前,本官亦要帮尔等讨回!”

轰隆!

当真是落地有声呐!

平地一声惊雷!

震得跪在地上的众人神色各异!

猛然间,一阵悲伤的嚎哭响起,伴随着凄厉的喊冤声,“包知县,包青天,老汉家小娘子死得冤呐,求包青天做主!”

一事接着一事。

包拯连忙让人上前,又让众人起身!

故事老套。

生病借钱,林家的。

还不起就用田地顶。

然后,漂亮闺女被林栎(范大娘的老公)看上了。

说是买了回去抵债。

然后回来的是具尸体。

林家管事说在主家偷盗,被查出来,惊慌逃串跳进了井里,被淹死了。

听者无不动容,悲戚泪流。

唯独黄老汉,得意的拍着身边小闺女的手,连连用眼光示意林旭去看着林家管事。

老汉我早就看你林家不惯!

张安人说,要把告状的人聚集起来,就不怕林坏水家去销毁证据。

听说那个胖胖的富官人可是京师相公的大哥。

有相公大哥看着,包青天肯定能找法子把林坏水给办了!

看看你们这些个小黑手!

包拯这里闹得轰轰烈烈。

告状得写状纸,还有文书记录,不得已,包黑子拉着一群人又往范家老宅去借地方。

黄老汉,黄二娘,还有林平川还在人群里忽悠着各个村里人赶紧来上河村告状。

被衙役接管的林家管事和仆役,心都凉了。

此时,包·新手·青天·拯还不知道,一大波告状喊冤的正在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