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秩序:明清粤东与台湾民间神明崇拜研究(中大史学文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乡村神庙系统与社区历史的演变——以樟林为例

1990年以来,笔者一直在广东东部一个叫“樟林”的乡镇进行乡村社会史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笔者已发表的有关樟林的论著包括:《从“游火帝歌”看清代樟林社会——兼论州歌册的社会史料价值》,见《潮学研究》1,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社神崇拜与社区地域关系——樟林三山国王的研究》,见《中山大学史学集刊》2,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樟林港史补证三则》,见《潮学研究》2,汕头人学出版社,1994年;《商人庙宇与“地方化”——樟林火帝庙、天后宫、风伯庙之比较》,该文为“商人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论交(香港,1994年8月);《“八二风灾”所见之民国初年潮汕乡——以樟林为例》,见《潮学研究》6,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年;《村落历史与天后传说的演变——以樟林的四个天后宫为例》,该文为“天后庙:神像,建筑与社会组织学术研讨会”论文(香港中文大学,1997年1月)等。在考察樟林神庙系统的过程中,笔者逐渐注意到,过去在传统中国民间信仰研究中常用的“信仰圈”或“祭祀圈”之类的分析性概念,并不足以表达乡村中神明信仰和庙宇运作的实际情形。在常见的分析架构之下,不管是“信仰圈”还是“祭祀圈”往往都被理解为一种比较确定的、可满足共时性研究需要的人群地域范围。而民间信仰的实际情况要复杂许多。本文试图描述一个相互重叠的、动态的乡村庙宇系统数百年间的演变过程,及其这种演变所积淀的空间关系蕴涵的地域权力支配和“超地域”的社会心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