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与你同行(大学生心理自助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代总序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寻找快乐

——汪立夏同志在2011年江西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新朋老友总相会,工作感情互交融。一年一度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是我们大家一起探讨工作、交流信息、增进感情、推进事业的重要聚会,今年的会议也是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批准召开的,既是教育部门的一次工作会议,也是群众组织的一次学术会议,相信一定会开得更加富有成效。

我们总结工作、肯定成绩,是为了树立信心,以利再战;我们分析问题、找出不足,是为了增添动力,不断进步。实事求是地评价我们的工作,我觉得很有必要。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自1998年成立以来,走过了13年历程,成绩是显著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后悔,需努力。回顾发展路程,大势上、总体上不后悔、很欣慰,但是看到我们工作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大学生成长的需求,我觉得担子很重,仍需努力。

关于过去的工作,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概括:一是摆上了位置。心理健康工作最初创业时非常艰难,只不过十几所高校响应,没有多少喝彩之声。发展到现在,应该说所有学校的领导都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领导心目中有位置是一个重要标志。还有就是工作部署中有分量,安排工作的时候,都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会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影响稳定和人才培养的事件。再就是社会舆论上有影响,已经从学校走向了社会,而且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二是建成了队伍。按照师生比1∶(3000~5000),高校大体上配备了教师,专职队伍基本建成;兼职队伍发挥作用,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外围队伍开始形成,党团干部、辅导员及班主任都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重要力量,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三是推动了工作。在课程方面,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在课余生活方面,讲座和专题活动相结合;在心理工作方面,咨询与普及相结合。四是创新了载体。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这几年校园心理情景剧蓬勃兴起,让全体学生享受阳光;心理素质拓展方兴未艾,让学生培养良好素质;职业培训逐步规范,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准;等等。这大大提升了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和影响力。五是形成了体系。工作体系纵横交错,覆盖到位;制度体系科学规范,日趋成熟;评估体系立足建设,重在激励。

当然我们的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重要问题,但根子还是人的问题。有些老师是在本科学校,有些是在高职院校,但是为什么有些本科学校的工作还不如高职院校的呢?第一位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人,首先是队伍建设不适应。个体咨询行,宏观规划不行。个体咨询个个是专家,但是从全校的角度、全省的角度,宏观地考虑人才培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却是有欠缺的。专业的理论好,实际的指导差。理论上大家头头是道,这个量表、那个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盲目提条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陷入心理小圈子,难有人生大视野。拘泥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小圈子,但是忽略人生成长的大视野。现在大学生都是“90后”,环境和观念都变了,教师还老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不行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养心养生结合起来,与人生规划结合起来,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气磅礴。其次是工作落实不到位。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投入经费不到位。临时挂牌子、临时凑人数、临时拨点钱的事情还是有的,不是真投入。二是课程设置不到位。我们也犯了偏信的错误,之前认为各学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必修课,这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估计也就一半左右的学校设置了必修课。所以结合这次评估,我的想法是大家一定要敢于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能自吹自擂。我们要有大视野,不要局限于小圈子。大视野才有大情怀,不是说唯我独尊,而是你越与人家交流,就越显得大气磅礴,越是领域广阔。三是效果落实不到位。我们的许多政策措施都是很好的,但是具体到某些学校、部门和单位,要么不落实,要么落实有折扣,造成了学校与学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最后是规划指导不落实。主要表现在规划不科学,为规划而规划,没有真正做到用规划来指导工作;督导不深入,表面要求多,搞形式主义,不是真正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体系不配套,各唱各调、各成体系,形不成合力。

最后,再讲下一步工作的提高。主要考虑从教育部门、学校领导、队伍建设三个层面着手。一是教育部门抓什么?主要是抓规范、抓督导、抓重点,具体来讲就是课程怎么落实、教材怎么规范、培训怎么提高、师资怎么充实和评估怎么到位。二是学校领导抓什么?主要是抓工作落实,具体来讲就是解决投入问题,实现有钱办事;解决人员问题,实现有人办事;解决制度问题,实现有制度办事。从而使学校领导真正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后勤部长”和可靠保障。三是队伍建设抓什么?主要是抓素质提高。搞心理健康教育的,首先自己要健康、阳光。朱光潜先生的“要有运动员的体魄、科学家的头脑、宗教家的热忱和艺术家的情怀”对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在座各位和广大教师来讲是很有针对性和借鉴意义的。“运动员的体魄”,是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需的身体;“科学家的头脑”,是要求我们用理性思维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宗教家的热忱”,是指对工作的执着追求精神;“艺术家的情怀”,是指对人、对工作的一种人文情怀。有了这些方面的修养,就一定能够把工作做好,把我们的人才培养好。

心理学归根结底是一门心学。我始终觉得,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首先是一门人学,然后才是一门心学。人心都搞透了,还有什么办不到的呢?在刚刚出版的《乐享人生》一书里,我谈了自己对生活、工作和人生的看法,是可以供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参考的。首先是乐学,乐于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的追求;其次是乐思,乐于思考,用科学的思维、理性的头脑来指导工作和解决问题;再次是乐业,热爱自己的工作,不仅作为学习、思想的依托,更是作为一种事业;又次是乐活,让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享受生活、快乐生活;最后是乐悟,提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升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按照这样一种要求来对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真正从这项工作中找到快乐,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获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