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线路(第三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1 铁路通过能力

1.列车运行图

列车运行图是运用坐标原理来表示列车运行时空关系的图解形式,其另一种输出形式为列车时刻表。列车运行图是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和经济有效地组织铁路运输工作的综合性生产计划,它是组织铁路各部门共同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基础,在保证铁路运营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上起到了重要的组织作用。因此,编制一套合理、科学和经济的运行图就显得尤为重要。

列车运行图如图1-1所示,横轴表示时间,每10min划一竖线;纵轴表示距离,每一车站中心画一横线。两站间的斜线为列车在该站间的运行线,实际上是列车运行速度,斜线越陡,说明列车走行速度越快,走行时分越少。斜线与相邻两横线的交点分别表示列车的发车和到达时间;斜线与相邻两横线交点间的时段,表示列车在该站间的走行时分。例如图1-1中的1248次列车通过C站的时间是0:06,到达B站的时间是0:20,其间走行时分为14min。在运行图上还显示出列车在站停留时间,例如1248次列车在B站从0:20到达至0:27发车,在站停车7min。

运行图中的列车编号:离北京渐远方向的列车编号为单数,向北京渐近方向的列车编号为偶数。前者为下行列车,后者为上行列车。

根据运行图中列车线是否平行、是否成对等因素,列车运行图可划分为多种类型。

(1)非平行运行图

在铁路运营中,采用的是非平行运行图(图1-1)。因为铁路上开行的旅客列车、直通货物列车、摘挂列车和零担列车的速度各不相同,所以在运行图上各种列车在同一站间的运行线互不平行。非平行运行图主要在实际运营中使用。

(2)平行成对运行图

在铁路设计中,采用的是平行成对运行图(图1-2)。这种运行图假定在线路上运行的都是直通货物列车,往返成对且同一站间同一方向的列车运行速度相同,故其运行线相互平行。采用平行成对运行图,便于直接计算通过能力。

图1-1 单线非平行运行图

图1-2 单线平行成对运行图

平行成对运行图是研究各种类型运行图性质和规律性的基础。计算区间通过能力时,一般是首先计算平行运行图的区间通过能力,然后,在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的基础上,再根据其他各种列车规定的开行数量和相应的扣除系数计算非平行运行图的区间通过能力。

2.通过能力

(1)单线平行成对运行图的通过能力

通过能力是按一个方向的列车在站通过,反方向列车在站停车的情况下,开行一对直通列车所占用区间的总时分(称为运行周期)Tz来计算的,如图1-3所示。其值为

Tz=tw+tf+tb+th  (1-1)

式中 tw,tf——直通货物列车在区间内往、返走行时间(min),通过牵引计算确定;

tb——列车不同时到达车站的间隔时分(min),它是指某一方向的列车到达车站后,为了保证安全,需要间隔办理接车进路等一定的时间,才让相对方向列车通过或到达该站;

th——列车在车站上会车的间隔时分(min),它是指某一方向列车通过或到达车站后,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需要间隔办理发车通路等一定的时间,才让该站向相对方向发车。

图1-3 单线平行成对运行图周期

在一定的列车交会方式下,tb及th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采用的行车闭塞方式。各种闭塞方式的车站间隔时分见表1-3。

表1-3 车站间隔时分表

单线平行成对运行图的通过能力N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 TT——日均综合维修“天窗”时间(min),电力牵引取90min,内燃牵引取60min。

由式(1-2)可知,区间Tz最大,则N最小,它控制整条线路的通过能力,这样的区间称为控制区间。

(2)双线平行运行图(图1-4)

图1-4 双线平行运行图

在双线铁路上,上、下行列车分别在双线上单方向运行,通过能力应分方向计算。

①采用半自动闭塞

式中 t——区间列车走行时分(min);

τl——同向列车连发间隔时分(min)。

②采用自动闭塞

式中 I——同向列车追踪间隔时分,设计中采用8~1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