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抵抗的诞生:南非非暴力抵抗运动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殖民地的统一

最后,英布双方于弗里尼欣(Vereeniging)签署和约,南非的四个殖民地最终统归同一个政府管辖。1902年5月31日英布双方签订《弗里尼欣和约》,布尔人停止抵抗,英国吞并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英国给予布尔人经济补偿,并给布尔人提供一起压迫黑人的特权。战后双方共同建立了种族主义殖民政权南非联邦。——译注。虽然当时印度人都读到了签订和约的报道,但报上很少提及相关事实,所以国内大概也没什么人真正了解实情。和约签署后,南非并未马上组成联邦,而是让各个殖民地自行立法。内阁也不用对议会负全责。德兰士瓦和自由邦的管制还是按英属殖民地的方式进行。但如此有限的自由,博塔将军和史沫兹将军是不会接受的。他们就是不合作——和立法委员会保持距离,直截了当拒绝与联邦政府有任何关联。(P.32)米尔纳勋爵阿尔弗雷德·米尔纳勋爵(Lord Alfred Milner,1854-1925),英国政治家,殖民地官员。他直接影响了1899至1902年布尔战争的爆发。布尔战争一结束,他立即在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建立英王殖民地政府体制,同时将自己的头衔由“行政长官”改为“总督”。——译注。发表措辞尖锐的演讲,指责博塔将军自视过高,声称联邦政府少了他照样也能运转。勋爵还决定,就算主角缺席,战后重建工作也要照做不误。

我花了不少笔墨盛赞布尔人的英勇和自我牺牲精神,盛赞他们对自由的热爱。但我并不想让读者误以为他们在艰难之际始终能保持团结一致,也不要以为他们中间就没有懦夫。有的布尔人就很容易感到心满意足。米尔纳勋爵成功地在这些人中组建了一个党派;他以为有了这些人的协助,自己就能让议会发挥作用。但主角不到场,戏就没法演:现实生活中,行政主管如果漠视当事的主要人物,不与之打交道,还指望自己能成事,只能说这个主管疯了。米尔纳勋爵就是这样。据说他虽然肆意虚张声势,但实际上由于博塔将军不协助,德兰士瓦和自由邦的治理工作令他大伤脑筋,——经常有人见到他在自家的花园里踱步,焦躁不安,情绪激动。博塔将军明确声明:就他理解而言,(P.33)自签订之日起《弗里尼欣和约》就赋予布尔人完全自治内部事务的权力。他同时补充说明,若非如此,当初他压根就不会签署和约。齐屈纳勋爵却在公开回复中否认自己曾向博塔将军做过类似承诺。还说,大英帝国要在布尔人证明自己忠于帝国后,才会逐步授予他们自治权!二人各执一词,该如何判断真伪呢?如果和谈时确曾提到过裁决权归英方,博塔将军怎么可能答应呢?大英帝国政府是在己方占上风的时候决定和谈,此点确实值得称道。英方当时承认过,强势的一方应当接受弱势一方对和约的解读。正确诠释的标准需合乎公正和真理之道。我这么说似乎若有所指,但无论我口头演讲还是书面写作有何初衷,听众或读者都应按自身的理解来体会。耶稣说,“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违背这一金科玉律,用比谎言更恶劣、真假参半的话来替代真相,结果引发种种争执。

在博塔将军这件事情上,真理最终大获全胜,将军重新开始工作。殖民地最终实现了统一,南非获得全面自治权。尽管国旗挂的还是英国的米字旗,国土在地图上也还是用红色标示1910年南非成为英国自治领,在地图上仍以红色作为标示。——译注。,(P.34)但我们完全可以说南非在实质上已是一个独立国家。没有南非政府的首肯,大英帝国不能从南非获得一分钱。不仅如此,英国大臣们还做出让步,说:如果南非希望撤掉英国的米字旗,甚至是要名义上的独立,也未尝不可。而之所以时至今日布尔人还没那么做,是有其充分的理由的。一方面,布尔人的领导都很敏锐明智,他们觉得和大英帝国保持合作没什么不妥,反正他们分毫无损。不过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在纳塔尔地区,英国人占大多数;在开普殖民地,英国人的数量虽然没超过布尔人,但也不在少数;而在约翰内斯堡,占主导地位则是英国人。既然是这样一个局面,布尔人如果谋求在南非成立一个独立的共和国,结果可能引发内斗,甚至内战,两败俱伤。因此,南非继续保留着大英帝国自治领的地位。

《南非联邦宪法》制定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关注。全国制宪大会(National Convention)由各殖民地立法机构任命的各派代表组成,大会代表集体起草宪法草案,提交英国议会,全文只字未改获得通过。(P.35)一名英国下议院议员向议院指出草案中一处语法错误,建议纠正。已故的亨利·坎佩尔—巴纳曼爵士断然否决了这个建议,同时评说道,政府运转的关键不在于完美无瑕的语法,这份宪法是经英国内阁和南非大臣们多轮协商制定而成,英国议会无权做任何修改,即便是区区一个语法错误也不行。就这样,上下两院以帝国法案的形式原封不动通过《宪法》。

关于宪法还有一个情况值得我们留意。《联邦法案》《联邦法案》(Act of Union),即190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南非法案》(The South Africa Act 1909),依此法案南非四个殖民地联合成立南非联邦。——译注。中有一些条款在外行的读者看来似乎毫无意义,因为它们导致政府支出急剧增长。南非制宪者并不是没有留意到这一点,不过当时他们的目标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希望通过妥协达成共识,让宪法通过。这也是为何南非联邦有四个首都,因为四个殖民地都不愿让首都落到别家。1910年5月31日,南非联邦成立,四个首都分别是开普敦(立法中心)、比勒陀利亚(行政中心)、布隆方丹(司法中心)和彼得马里兹堡(档案中心)。——译注。同样,虽然各殖民地原先的立法机构撤销了,但又成立了省级议会,行使中央授权职责;(P.36)虽然废除了总督制,但又把原先总督级别的官员任命为省长。四个议会,四个首都,四个省长,谁都知道这是多此一举,纯属作秀。但是那些精干的南非政治家却都毫无异议。如此安排确实过分繁复,势必增加政府支出,但既然组成联邦是众望所归,那些政治家就不顾外界批评,做出了他们觉得合适的决定,让英国议会通过了他们的政策。

以上我试着尽量简短地介绍南非的历史。没有这段历史背景,很难解释宏大的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内在意义。接下来我们要看看印度人是如何到达南非,在非暴力抵抗运动兴起之前他们又是如何与自身所处的逆境进行抗争。(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