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 元榮宗墓誌
【誌文】
大魏景明元年歲次庚辰十一月丁/酉朔十九日乙卯,/景穆皇帝之玄孫,使持節、侍中、征南/大將軍、都督五州諸軍事、青雍二州/刺史、故/京兆康王之第四子廣平内史、前河/間王元定之長子榮宗之慕誌銘。/
剛通乾範,義導人儀,禀叡無恒,曜靈/豈知。誕矣王胤,齠也聲猗,器同孫滿,/量超子奇。方申懋烈,光我辰熙,豈圖/暴夭,弱齡徂虧。蘭傾夏馥,玉碎春肌,/慘適京甸,悲貫紫墀。勒銘幽宇,揚誌/玄碑。
【疏證】
元榮宗墓誌,出土時間地點不詳,現藏洛陽古代藝術館,墓誌拓片圖版見《洛陽出土歷代墓誌輯繩》頁16。拓片圖版和參考録文見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第3册頁334—335。
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十一月十九日,是元榮宗下葬的時間,其死亡時間及年歲,墓誌均未記載。墓誌稱元榮宗爲景穆帝之玄孫,京兆康王子推之孫,前河間王元定之長子。元定墓誌,趙萬里《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卷四下收入(圖版一〇八),並謂《魏書》中無元定及其子裔事迹。其實不然。《魏書》卷二〇《文成五王·河間王若傳》:“河間王若,字叔儒。年十六,未封而薨,追封河間,謚曰孝。詔京兆康王子太安爲後。太安於若爲從弟,非相後之義,廢之,以齊郡王子琛繼。”據同傳,拓跋若之兄齊郡王簡、弟安豐王猛,都是在太和五年受封。河間王之追封,當也在這一年,而拓跋若之死,必早於此年。這時馮太后主政,而獻文帝生前與叔父京兆王子推特相親[1],故以子推第四子泰安(《魏書》作“太安”)繼若爲河間王。可是拓跋若與元定(泰安)同爲恭宗拓跋晃之孫,“非相後之義”,故孝文帝廢去元定的河間王爵位,轉以若之兄齊郡王簡的兒子元琛繼其後爲河間王。《魏書》卷七下《高祖孝文帝紀下》,太和二十一年十二月,“以齊郡王子琛紹河間王若後”。這是孝文帝整頓禮制的一個部分。元定之廢,也當同時或稍前。被廢後不到三年,元定就死了。墓誌稱元定爲“前河間王”,緣由就在於此。
元定與元榮宗同日下葬,而墓誌格式字體又完全一致,必出同一人之手。元榮宗既是元定長子,死後全無名位,可見元定父子很可能同死同葬,而且並非善終。元定的第二子元靈曜的墓誌,亦收入趙萬里《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卷四下(圖版一〇九)。據元靈曜墓誌,元靈曜死於正光三年(522),年三十七歲,故當生於太和十年(486)。元定死時,元靈曜十四歲。故知元榮宗死時,至少已經十五歲。墓誌稱元榮宗“暴夭”,似乎暗示其並非自然死亡。
[1] 《魏書》卷一九上《景穆十二王上·京兆王子推傳》,中華書局,1974年,頁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