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创举:技术牵引下政府的自我变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思维转型引领的改革创新

总体来看,巴东改革促使巴东政府由“求稳”思维转变为以创新服务方式为先导的“技术”思维,由“控权”思维转变为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放权”思维,由“主导”思维转变为以释放社会活力为目标的“共治”思维,实现了政府治理思维的转型。

(一)技术思维:以信息技术带动变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达程度日益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可以说,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因而,对于政府来说,不仅要鼓励社会进行技术创新,还要学会将技术运用到政府治理的过程中去。可见,政府治理也需要技术思维,政府要善于运用新技术这个有效“法门”,加大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当前,我国城乡政府在治理能力上有较大差距,城市在运用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上都高于农村,导致农民大部分事项的办理都需要进城。对于城郊村和城中村的农民来说,进城办事还不算难,但对偏远山区的农民来说,实属不易。村级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亟须在技术层面进行突围,才能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

巴东县地处山区,交通十分不畅,农村信息化程度远远落后于城市。虽然城市中已经形成了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以乡(镇)便民服务大厅为主体的行政审批及服务网络,实现了行政审批及服务的提速,但农民办事仍存在“路程远、耗时长、成本高”等难题。巴东县政府在调研的过程中深感需要解决农民千百年来办事难的问题,而在当前信息时代下,只有通过信息技术这条“高速公路”才能更高效、便捷地为农民提供服务。巴东县县委书记陈行甲在考察美国农村时,十分赞赏美国在农村开展的信息化建设。“我看到美国的农村在搞信息化,美国的农民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成果,我相信我们山区农村同样能做成信息化,我们的农民同样能使用先进技术。”由此,技术思维融入了巴东县委、县政府的治理思路中。

(二)放权思维: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

2013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其主要思想是倡导各级政府要简政放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2013 年5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动员部署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时指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地方欠缺改革的动力和勇气,使简政放权工作的开展难以推进。

然而,就是这样一件看似很难的事情却在集“老、少、边、穷、库、险”为一体的巴东县得以有效实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惠农政策的规范落实,加之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要求政府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需要政府由过去的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巴东县在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基础上,发现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成为了农民的“心头痛”。这样一来,如何改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的现状,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问题,成为了巴东县委、县政府强化干群关系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巴东政府最初希望在优化行政体系架构,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等内容上下功夫,但成效甚微,原因在于各部门条块分割,审批事项前置条件太多甚至不合理的情况长期存在。与此不同,巴东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改革在“技术”思维的引领下,要求各部门厘清权力清单,简化办事流程,逐步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在“农民办事不出村”系统上实现“一网式”办理。可见,巴东政府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进行的改革,如若没有技术思维的引领和创新,很有可能因为找不到载体而成为“空架子”。正是通过技术的运用才使巴东县委、县政府能清晰、快速地掌握各部门和基层政权改革实施的情况,从而“倒逼”政府进一步落实了简政放权。

可见,巴东政府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的改革,并不是最初就想要“革政府权力的命”,而是在寻找更好地服务群众、便利群众的实践中逐步蕴育并推动的。也就是说,巴东改革不是就简政放权而简政放权,而是找到了推动的支点,这为全国各地政府推动简政放权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具体经验。

(三)共治思维:以多元互动促成合力

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融合“技术”思维,而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则需要借力于“共治”思维。具体来说,国家治理体系包括政府体系、市场体系和社会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首先要明晰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的治理内容,进而明确三方治理主体的相互关系,以共同服务于国家公共事务的发展。长期以来,政府管制市场,政府行政权力嵌入乡村,压缩社会治理空间,从而造成了政府在治理体系中唱“独角戏”。单一的一元管理模式使政府在运作过程中不堪重负。

治理型政府则强调多中心治理,倡导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以更有效地对公共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巴东改革在技术思维的引领下借助“农民办事不出村”服务平台将政府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社会更多的参与空间和参与渠道,集中体现了“共治”思维。具体来看,政府在改革中起先导作用。改革的路线图是巴东县委、县政府与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中心、国家社会扶贫创新协作办公室三方共同谱写的,改革的具体推动也由政府作为主要行动力量。社会在改革中起联动作用,“农民办事不出村”智慧服务平台在开展行政审批服务的同时,还进一步将农行、邮政、供销社等部门整合到平台中去,面对需要长时间才能获利的改革行动,市场给予了支持。村庄也在改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作为改革实践最大的承接者,在改革中显示了极大热情。

综上所述,巴东改革首先是政府治理思维的革新,巴东改革在突破重重困境的基础上将技术思维、放权思维和共治思维逐步融合到改革过程中。三种现代化新型治理思维齐头并进,既能解决农民办事难的问题,也能逐步引导农民由封闭走向开放,逐步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有利于规范和压缩政府权力,又能调动多元力量参与社会建设;既能有效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又能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可以说,巴东改革最终若能成功,其所取得的成效离不开巴东政府技术思维、放权思维和共治思维的引领。


[1]于建嵘:《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行政管理改革》201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