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研究方法
本书围绕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效应,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和经济史理论,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结合、归纳分析和比较演绎相结合、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一 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本书研究通过对现有理论的梳理和综合,探寻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效应的一般规律,注重理论逻辑的严密性,这些属于规范分析。同时,本书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经验数据的选择以中国特定的制度和历史背景为基础,收集相关经济数据进行验证,再进一步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性因素,把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二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本书界定了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分析了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观,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贡献率和自然资源丰度进行定量描述和比较,构建理论模型并根据面板数据用计量方法进行检验。充分吸收和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使得相关问题的研究结论得到更有效的论证。
三 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本书通过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梳理,提出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效应的分析框架,并构建自然资源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演绎的逻辑严密。仅仅从逻辑、实证角度分析问题,可能更多地得到的是静态结论,历史主义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动态、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是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基本方法。理论逻辑的推演必须在历史的发展中得到说明,符合历史发展的结论,才真正具有说服力。在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启示下,本书将这二百多年有关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相互关系研究进行总结,考察自然资源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贡献,分析我国自然资源制度变迁和演进过程,把问题置于历史、现实背景下进行分析。
四 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相结合
本书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自然资源贡献率以及自然资源效应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异;同时,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效应问题涉及的理论层面比较多,既有经济增长的理论问题,又有自然资源制度层面的理论问题和生态层面的理论问题。因此,在研究中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生态学等领域的分析方法。
五 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
本书不仅运用截面数据对自然资源丰度及贡献率进行静态分析;同时,还采用了面板数据对省际和地区层面的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效应进行动态研究,并且在理论模型的构建中运用动态优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