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青年如何与国家、社会、世界同行?这个问题源于当代青年如何继承发扬五四精神。“五四”是中国青年和国家命运的代名词。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把五月四日定为校庆日。四年前的2014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视察北京大学,与师生对话并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新时代的北大青年和全国青年继承发扬五四精神,“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习近平主席说:“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2018年,恰逢北大建校120周年,习近平主席北大五四讲话四周年,青年学子们手中应该有一份“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答卷了。
中国青年如何与国家、社会、世界同行?这个问题扩展于中国青年如何建设“青春世界”。习近平主席在北大五四讲话中说: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青春在当下,在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在大变革的世界中,青年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在中国崛起的同时造福世界,成为新的时代命题。关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1月达沃斯论坛上曾经问到,“世界到底怎么了”,并提出中国的全球化主张和全球治理方案。同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说,一直思考解决当今世界的三大赤字问题,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而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秋天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联通中国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的中国倡议和国际共识。
中国青年如何与国家、社会、世界同行?这个问题落实于“一带一路”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实推进的五年。党的十九大将“一带一路”列入党章,为“一带一路”确立了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并赋予其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全球治理的使命。“一带一路”不仅要服务于“美好生活”,也要服务于“美好世界”。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强调青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带一路”就是这一代青年人的际遇和机缘,责任与光荣。
因此,中国青年如何与国家、社会、世界同行?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青年丝路人”的责任与担当。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中说: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丝路人”是“一带一路”的认同,解决的是“我是谁”的问题。早在“一带一路”建设初期,就有学者使用“一带一路人”“丝路新使者”“丝路新通使”等相关概念,而“丝路人”是对过去各种“一带一路”参与者称谓的总称。那些认同“一带一路”的志同道合者是“丝路人”。“丝路人”坚持“一带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三原则。“丝路人”有责任担当,是责任共同体;有利益需求,是利益共同体;休戚相关,是命运共同体。这些“丝路人”,“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合作”。而“丝路人”的中坚力量,是“青年丝路人”,是“一带一路”的青年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