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如何克服不良驾驶习惯
不良的驾驶习惯,是安全行车的大敌。多一个不良驾驶习惯,就多一分危险。因此,驾驶人每克服一个不良习惯,也就意味着生命多了一份安全保障,如图1-1所示。
图1-1 克服不良驾驶习惯
1.1.1 不良驾驶习惯有哪些表现?
也许刚开始驾驶的时候,出于缺乏经验和谨慎等原因,新驾驶人开车大多比较小心,生怕发生交通事故。但随着驾驶时间的延长,发现开车也没那么可怕,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甚至违法驾驶也不少见。在这种情境的延续下,很多不良驾驶习惯就慢慢形成了。那些总出事的驾驶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良驾驶习惯,如图1-2所示。
图1-2 不良驾驶习惯的表现
1)不良的操作习惯
因为图一时方便,或一时舒服,有些驾驶人或“躺着”开车,或单手握方向,或开车打电话,有时即便路面坎坷也毫不减速,不是将车开得像碰碰车,就像“梦游车”,大走“蛇形步”等。这些都属于不良的操作习惯,不利于安全行车不说,乘坐也不舒服,如图1-3所示。
图1-3 开车打电话
(1)常踩离合器踏板
行车过程中,有的驾驶人总是习惯地将左脚置于离合器踏板上,即便车辆高速行驶也不例外,好像随时准备踩下离合器踏板。
这多半是作为新手时养成的习惯,因对开车不太熟练,总担心“油离”配合不好而熄火,所以干脆将左脚一直放置在离合器踏板上,导致离合器经常处在半联动状态。其实,离合器中的摩擦片和制动器中的摩擦片一样,都是易损件。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其性能逐渐衰退。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离合器打滑等现象。到那个时候,只能更换新的离合器片或总成。
此外,如果行车途中将离合器踩下,还有一大弊端,就是无法利用发动机制动来降低车速,也会增加制动距离。
小知识1 :如何平稳通过坎坷路?
① 尽量减少离合器半联动的状态,只有当坡道起步、慢速通过障碍物等少数情况时,才能让离合器处于半联动,以防熄火。
② 只有在1挡,或虽然2挡但车速较低时,才可以将左脚放在离合器踏板上,准备随时将动力传递切断。若车辆以2挡以上挡位行驶,不可以再将左脚置于离合器踏板上,而应放下来休息。
(2)通过坎坷路不减速
或因为修路,或通过减速带,车辆遭遇坎坷不平的路面,也算常有的事。这时候最好减速慢行,可有些驾驶人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哪怕颠簸不堪,也毫不减速。结果,不但影响了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也对车辆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首先,高速冲过坎坷路面,车上的乘坐人员会感觉很难受。这不论是多么舒适的汽车,情形都差不多。最怕是颠簸过度,以致头碰到车顶,就非常危险了。
其次,高速冲过坎坷路面,会对轮胎造成严重的冲击。轮胎是为滚动而设计的,针对的是平坦路面。可若是车辆高速通过坎坷路,轮胎就不是滚动,而是直接撞向路面凸出部分,将因撞击、切削等情况伤害到轮胎,给以后的行车安全造成隐患。
最后,高速通过坎坷路面,悬架会受到很严重的冲击,并影响到整个底盘区域,乃至车上的行车电脑、音响等电子设备,从而导致底盘或电器故障。
小知识2 :如何平稳通过坎坷路?
高速通过坎坷路面,很多情况下并不是驾驶人有意为之,而是没有提前观察,以致车到跟前才发现路面不平。这时候因为车速很高,紧急制动不仅来不及,而且容易造成驾乘人员猛然前冲倾倒,甚至导致后车追尾。因此,多数驾驶人只有将错就错,高速通过。
对此,行车途中,驾驶人应多看勤看,尽量往前方远处看,眼光放远些,以便及早发现意外情况并做好应对措施。
(3)单手持握方向盘
或出于潇洒,或出于疲劳,某些时候驾驶人喜欢单手持握方向盘。这样操作方向盘存在着相当的隐患。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能就会演变成祸患。
高速行驶时遇到侧风,或是突然压到障碍物,或是行车途中发生爆胎等情况,都可能强烈冲击方向盘。若这时候只是单手持握方向盘,极可能把握不住,导致方向失控。此外,当紧急情况出现时,单手掌控方向盘的能力还不及双手的一半。这样极可能导致原先可以避免的事故却没能躲过去。
(4)猛踩加速踏板
猛踩加速踏板和猛打方向盘、猛踩制动踏板,被称为“驾驶习惯三首恶”。它不仅浪费燃油,还会损害发动机,甚至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
① 加剧发动机的磨损
汽车行驶尤其在冬季冷启动时,猛踩加速踏板,使发动机转速急剧变化,运转机件的惯性猛然增大,容易破坏曲轴与轴瓦之间的润滑油膜,导致干摩擦,加剧磨损。此外,若熄火前猛轰空油,势必会在汽缸内残留较多的空气和未燃烧的混合气,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一种酸性物质,严重腐蚀汽缸壁。
② 对汽车加速不利
开车时,常常需要超车。一些驾驶人往往是急踏一下加速踏板,以求迅速提高车速,尽快完成超车。但当急速踏下加速踏板时,汽车速度不会迅速提高,而是会出现一个很短的滞后加速期,发动机转速不能迅速提高,让人感觉汽车发动机加速无力。
③ 造成机油管、燃油管和水管爆裂
猛踏加速踏板,会使油压突然升高,容易引起机油管、燃油管和水管爆裂,导致机油、燃油和水渗漏。若处理不及时,还会引发事故。
④ 导致燃烧室及火花塞电极严重积炭
猛踩加速踏板时,混合气浓度增加,燃烧不完全,积炭增多,在低温时尤为严重。若积炭到一定程度,还会促使发动机爆燃。若火花塞积炭,电极跳火阻力增大,必然使跳火能量减小,发动机不易启动。
⑤ 引起车辆突然窜动,发生意外事故
停车时,若发动机熄火前变速器未置于空挡位置就猛然加油,会使车辆突然窜动,容易发生意外碰撞事故。
小知识3 :自动挡车不宜猛轰“油门”?
自动挡车若猛轰“油门”,自动变速器就会强制降挡,即变速器立即换入低挡位,以致发动机转速过高,导致自动变速器中的摩擦片磨损和润滑油油温过高。更重要的是,虽然发动机转速较高,但由于自动挡的动力传递方式不同于手动挡,对踩“油门”的反应有些迟滞,即便猛然加速,车速也不会立即提升。而且越是猛轰“油门”,这个迟滞现象就越明显。所以,开自动挡车更需要柔和操作。若猛轰“油门”,不仅得不到立即加速的效果,反而会增加油耗。
(5)猛踩制动踏板
理论上严格讲,制动踏板就是为停车而设置的。这就是说,除了停车之外,都不应随意踩踏制动踏板。可在现实行车环境中,很多驾驶人不仅制动频繁,猛踩制动踏板也是经常的事。
首先,猛踩制动妨碍车内舒适性和车外安全性。车辆行驶途中,突然猛踩制动踏板,不仅弄得车内乘员前仰后合,甚至磕碰受伤,还容易造成后方来车反应不及而直接追尾。
其次,猛踩制动浪费燃油,徒耗能量。车辆做功是需要消耗燃油的,但每一次制动,实际上就是将之前燃油所做的功抵消掉,显然白白浪费了不少燃油。
(6)猛打方向盘
有的开车“猛士”一个劲地转动方向盘,急如旋风,直到打死方向盘还意犹未尽。结果会大伤车辆。其实,打好方向不仅对车辆有益,也对行车安全有益,现实中因打方向而发生的事故也不鲜见。
也许,在学车的时候,教练会让学员将“方向盘打到底”,那是为了让车走位更精确。只是学成以后,很多驾驶人却保留了这个习惯,甚至变本加厉猛打方向。
目前车型大多采用的都是液压助力,而所有液压助力的缺点之一,就是当方向盘打死后,助力泵的输出给转向机的液流量最大,使助力系统内部油压和油温急剧升高,容易损坏助力泵,也容易导致高压油管压力过大,造成管路破裂甚至爆管。此外,猛打方向,会使转向系统的球头、连杆磨损大大加剧,也可能使方向机总成内钢珠损坏。
所以,打方向盘时,不仅应轻柔缓和,打到底后还要稍微回转一点。这可以获得最小回转半径,同时延长零件寿命。
2)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汽车驾驶中,不仅操作习惯会影响行车安全,不同的驾车行为习惯也对行车安全影响很大。
(1)吸烟开车
很多男性驾驶人都有吸烟的习惯,开车时也经常“吞云吐雾”。于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男性驾驶人一手夹烟,另一手扶着方向盘,还时不时地向车外弹烟灰,弄得烟灰在车外四处飞散、烟雾在车内四处弥漫。
可是,吸烟不仅对自己的身体有害,还会污染车内的环境,让同车的乘客跟你一起吸二手烟。万一吸烟时被烟呛到嗓子或熏到眼睛,还会影响行车安全。
(2)穿高跟鞋开车
现在的都市女性,谁没有几双高跟鞋?无论是上班、逛街还是外出旅游,很多女性都喜欢踩着“恨天高”,走起来潇洒自如,魅力无限。不过女性朋友若是开车,就得收敛一下这种魅力心态了。开车穿高跟鞋的话,鞋跟会把后脚支点抬高,无形中增大踩制动踏板的力度和角度,使脚踝难以发力,影响刹车速度。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容易导致刹车延误等状况。因为穿高跟鞋而引起操作失误的事故,早已不是新闻了。因此,开车真的不能穿高跟鞋,无论是细跟、粗跟还是坡跟。可很多女性为了时尚还是铤而走险,好像只要事故没发生,就没有任何危险一样。
温馨提示
开车时,不宜穿高跟鞋、厚底鞋和拖鞋,而应穿薄底、柔软的休闲鞋。如果您对高跟鞋实在是情有独钟,或是为了出席某些场合必须要穿高跟鞋,那么不妨在车内后备厢放置一双平底鞋,只要开车的时候就换上,下车之后再换回高跟鞋。这样既保住了美观,又兼顾了行车安全,岂不两全其美?但切记换下的鞋,不能放在前座下或前座旁,以免滚到制动踏板下,那将非常危险。
(3)开斗气车
所谓开斗气车,就是指在行车中与他车发生不愉快,如被其他车别了、挤了、强行超越了,自己气不过甚至火冒三丈,开车纠缠上去一定要找回“面子”的行为。在路上开车,有的驾驶人就不能吃一点亏,稍微吃一点亏就会开斗气车,非要把面子挣回来不可。
通常,男性驾驶人是开斗气车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年轻的男性驾驶人,一上路就非常冲动,吃一点亏就无法保持冷静,而安全驾驶恰恰需要的就是冷静。结果,为了他人的一点小过错却误了自己。
小知识4 :如何避免开斗气车?
① 开车时,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如果发现情绪不稳定,可以深呼吸几次加以缓解。只有保持冷静,才能保证安全。
② 将自己的气量放大些,学会容忍他人的错误,多给他人一些理解。其实,人谁无过,其他车偶尔冒犯你一下,只要没出什么事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何况人家也未必是有意为之,谁也不愿意无缘无故地招惹别人。
③ 若行车中,自己不小心招惹了别人,不宜无动于衷,而应想法表达歉意。如果惹事后,驾车就跑,任谁都会生气。
④ 遇到故意和你开斗气车的驾驶人,我们应保持冷静,并尽量避开。如果是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导致,有可能的话可抬手敬礼表示歉意,一般人都能谅解。
(4)开车接电话
经常在路上看见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的驾驶人,还有的甚至边开车边发短信。这样一心二用,实在太危险。因开车时需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置路面出现的状况。但接电话会分散驾驶人的注意力,影响其发现和判断、处置意外事件的能力。
而根据新出台的交通法规,开车时若接打电话,将被扣掉2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开车打电话的危害。
也许,有的驾驶人觉得手持电话接听危险,那么,使用蓝牙耳机或车载蓝牙不就可以了?不但可以双手驾车,也不影响行车安全。这其实是错误的想法。开车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来观察千变万化的路况,如果边讲话边开车肯定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更保证不了安全驾驶。如果必须要接打电话,可以把车停在安全的区域再接打。
(5)座位调得太靠前
许多驾驶人为了能够踩到离合器,将座位调得非常靠前,这样手臂和腿过分弯曲对于操纵时的灵活性影响很大,而且还会使驾驶人的视野范围变小,不易发觉侧向的突发事件。发生意外时可能会被张开的气囊击伤。另外,有时为了垫高身体便于驾驶,很多驾驶人会在驾驶座上垫坐垫,这也是危险的。因为在紧急制动时,驾驶人身体往前的惯性很容易使人从座椅上滑落。
(6)乱鸣喇叭
汽车多了,鸣笛声也多了。喇叭虽然是汽车上必不可少的安全配置,每辆车都有。但如何使用喇叭,这算得上一门学问。如果乱鸣喇叭,不但不礼貌,也不安全。
如路遇新手或女性驾驶人,在他们熄火、起步太慢或行驶不畅的情况下,不停地鸣喇叭催促,极可能导致他们心急发慌,以致出现“油离”配合不好,换挡失误甚至熄火。
如果路遇行人或非机动车横穿马路,这时不宜鸣喇叭,而应尽量稍微等待。否则,他们可能在听到喇叭声后突然站住或后退,反而更危险。
如果郊外行车遇到马车等畜力车,不可鸣喇叭。这些牲畜若突然受到意外刺激,可能受惊吓造成“惊车”事故。
(7)开车时胸部挂饰品
有些驾驶人特别是女性驾驶人,喜欢在胸前悬挂一些吊坠、项链等装饰品,开车时也不摘下收好。本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也无可厚非。但开车时还这么做,就有风险。当遇到突发情况紧急刹车时,人的身体会在惯性作用下猛地前冲,而这时候安全带会紧紧束缚住人体前冲的趋势,以致对身体产生巨大的压力。如果胸口有挂件,极易造成胸骨骨折等严重伤害。
温馨提示
开车时,驾驶人应检查一下,看看身上是否戴着挂饰。如果戴有挂饰之类的装饰品,为了安全请赶快摘下来。
(8)变道不看后视镜
忘记看后视镜,是很多新手的通病。因为新手上路开车,一般比较紧张,往往只注意观察前方,很少通过后视镜看看车后情况。这样若想并线、左转或右转时,根本发现不了后方的车辆动态,就很危险。变道不看后视镜,这也是很多交通事故发生于并线时的一大原因。
小知识5
如果能够善用后视镜,我们将发现妙用无穷。如行车途中不时地看看后视镜,不仅能确定本车的行驶位置,更能实时掌握周边行车环境的变化。尤其在超车并线时,可有效保障我们行车的安全性。
(9)慌忙变道没准备
新手通常对道路不熟悉,常常要等到路口附近,才想起需要拐弯或掉头,于是,猛地一打方向盘,也不管后方有车没车、距离远近。结果,自然引起后方混乱。情况好的,也许毫发无损勉强变道;情况糟的,就可能引发一场交通事故。
小知识6 :如何轻松实现变道?
对新手来说,轻松变道,绝对是技术含量高的操作,尤其当周围车流量大时。因此,新手开车时应将目光放远,并多留意路口指示牌和路面标线指示,及早准备。变道时,看清楚本车道和要并入的车道,估算两条车道的横向距离和车速,保证足够的时间顺利变线。变道前,应提前打转向灯提醒后方车辆。一旦看准时机,就圆顺地进行变线。变道时干脆利落,可以稍微提速。
1.1.2 如何克服不良驾驶习惯?
驾驶上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表现,而是在日常行车中逐渐养成的。同样地,克服不良驾驶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平时用心,尽量去克服那些对行车安全有害的行为举动。
1)克服懒惰的坏习惯
上路行车,说起来并不轻松,至少不能太懒惰。否则,不是变道不打灯,就是该减速不作为,好像一切都懒得动的样子,这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不好,但有可能带来极其恶劣的后果。也许有的驾驶人是“真懒惰”,不知道后果,从而不想多动;可有的驾驶人属于“假懒惰”,明知道后果,只是嫌麻烦。不管是“真懒惰”,还是“假懒惰”,都是安全行车的巨大隐患,可能不知何时就因一时的懒惰而酿成苦果,追悔莫及。
(1)“真懒惰”的分析与应对
有的驾驶人开车,确实懒惰,如预见到情况紧急,该减速时却不减,事到临头手忙脚乱;即将变线、转弯了,就是不打转向灯,直到很多车辆拥挤到一起,谁都走不成;明明自己的行车位置已经影响到后方车辆,但就是压线不让,使跟行的车越来越多,影响通行效率;想要超车时,却只打开转向灯,驶近时也不按喇叭,无声超车等。
这种种行为,或是因为车况不好,操作太费劲;或是由于经验尚浅,不知道如何应对情况变化;或是技术火候欠缺、动作迟缓、顾此失彼;或是安全意识淡薄,心存侥幸等。
其实,“真懒惰”值得同情,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没意识到而犯的错误。但这不应成为驾驶人自我辩解的理由,因为交通事故可不管这些。对此,驾驶人一定要注意克服,时时学习并提高,不但记在心头,也落实到行动上。该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绝不“偷工减料”“敷衍塞责”。对汽车驾驶来说,有时候“懒惰”真的害死人。
(2)“假懒惰”的分析与应对
有的驾驶人开车,本身不懒,也知道遇到情况该如何处理最好,但为了省事或其他什么原因,就是不去做,甚至有点故意而为之的味道。
这种行为,或是“只管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只要自己的车行得舒适自在,也不管占没占别人的车道。至于其他车辆则愿意怎么走就怎么走,与我无关。或是在爬坡路段,明知道松一下加速踏板避让一些,交通就会畅通无阻,可就是一味地加速猛跑,生怕多用一滴油。或是在交叉路口,明明黄灯已经亮起,但就是不减速,不停车,硬着头皮闯过去。或是高速公路超车后,本该及时回到行车道上来,可就是霸占着超车道不放,让跟行的车辆从右侧车道超越。或是夜间行车,明知道自车开着远光灯,并看见来车已经变成近光,可自己就是不转换等。
对这些“假懒惰”的行为,驾驶人并非不知道该怎么做,他们之所以这样只是贪图眼前的那点“小便宜”,而置法规、道德、安全于不顾。殊不知,他们的行为已经带了几分蛮横与无理,遭到的将是别人的谴责。
2)克服突然操作的坏习惯
突然操作是行车安全的大忌。它的一大特色,就是“突然袭击”,这往往使得其他车辆来不及反应,幸运的或可勉强避开,稍有迟疑的则事故就在瞬间发生。
(1)突然操作的表现
突然操作的动作,主要有突然停车、突然起步、突然变道、突然转弯、突然掉头、突然加速等。这些突然性的动作,都可能给安全行车带来严重后果。
① 突然停车
行车过程中,有的驾驶人不传达任何停车信息,突然一脚制动,就将车停在路上。这时候,若后方车辆跟行距离过近,驾驶人反应又慢,车辆制动效率也欠佳,十之八九会引发严重的追尾事故。
② 突然起步
起步时,有的驾驶人不开转向灯,不鸣喇叭,起步车速也快,好像火烧了眉毛一样赶急。若车辆周围的人或车没有思想准备,难免躲避不及,碰剐到一起。
③ 突然变道
有的驾驶人行车,变道总是冒冒失失、直进直出,即便在城市街道、高速公路或车流量较大的路段,也不做变更车道的预示,更不向后观察,猛转方向就将车开进了旁侧车道。这下倒好,那些车道内正常行进的车辆来不及躲避,你碰我,他碰你,侧碰、侧刮、追尾,一下子撞在了一起。
④ 突然转弯
临近路口,若需转弯,本应预先进入转弯车道。但有些驾驶人就不这样,常常临到路口处才突然转弯,好像这时才想起来似的,而且转弯前不打转向灯,也不提前减速,说转就转,转弯的角度还很大。前后驶来的车辆,根本无法预知他的转弯意图,硬转过去,自然在公路上引发一阵骚动。如有车辆反应迟缓,还会引起群体交通事故。
⑤ 突然掉头
车辆掉头是比较麻烦的动作,突然掉头更是危险。有的车辆看着在正常行进中,却冷不防在车流量较大的路段来个突然掉头,并且车速较快,一眨眼工夫,前方来车和后方跟进车辆躲避不及,撞在掉头车辆的两侧。
⑥ 突然减速
跟车时,最怕前车突然减速,通常跟行车的驾驶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撞在前车的车尾上。
(2)克服突然操作的方法
驾驶操作宜缓不宜急、宜微不宜过。在每次调整方向、线路和速度时,都要有意识地克服突然操作的坏习惯。操作前,应先考虑别的用路者是否能够适应和承受。千万不可随心所欲,想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否则只会招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① 提高预见能力
上路行车,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提高预见能力很重要。
首先,开车中尽量往前方远处观察,以便及早发现情况,提前采取措施。如看到前方路口堵车,或红灯亮起,就应及时松开加速踏板,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踩下制动踏板,缓慢滑行过去。这样不仅安全有保证、节省燃油,车中驾乘人员感觉也很舒服。
其次,打方向盘变道之前,一定要注意观察并线方向的情况,确认安全后再打方向并线或超车。打方向时应注意遵循一个原则,即转向跟着眼睛走。也就是说,只有在观察好情况后,才能操作方向盘、制动或加速等。
最后,行车中要不时观察车辆周围的情况,并对行车动态进行实时预测,以便根据行车实际作出正确的反应。一般地,车辆后方的情况可通过车内后视镜观察,车辆两侧的情况则可以通过车外后视镜来观察。但观察时眼睛只能迅速一瞥,然后马上回到前方,不能长时间紧盯着看。
小知识7 :如何提高预见能力?
提高预见能力的关键,在于迅速地捕捉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并施以丰富的假设联想,备以灵活的预防处置措施。整个思维过程,都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并随着情况的不断变化而适时调整。
捕捉情况:捕捉情况是识别险情、分析判断的前提。驾驶人对于道路上出现的各种危险都应具有超常的敏感性,这不但是汽车驾驶所必需的,也是在长期的驾驶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职业习惯。因此,对初学者来讲,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道路情况的敏感性,从而尽快地适应上路行车的需要。
对于驾驶人而言,不仅要善于发现那些一般的、显而易见的情况,关键是捕捉到那些将导致与我方交会或被超越的动态以及瞬间改变行进方向、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等情况。对那些容易忽视的地方,要特别注意,如路面的沟槽、较隐蔽的路口、小体积的堆放物、停在路口的汽车、与公路颜色或周围环境色调相近的障碍物等。总而言之,对当前道路状况的任何可能性变化,都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就可能诱发危险。要知道,常常自认为不可能出现的问题,往往最容易发生。
识别险情:识别险情,就是驾驶人对捕捉到的情况进行辨析而作出的判断。确认哪些情况容易构成事故危险性很重要,因为危险性大的情况,通常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因素。一些明显的险情容易识别,如无大人陪伴的儿童、行动不便的老人、追赶汽车的人等。然而,真正引发事故的,却是那些表面看来没有危险特征,但具有潜在危险的情况,如从路边巷子口突然跑出的行人,右前方突然倒向路中间的自行车,或突然从右侧超越的后方车辆等。虽然这种潜在险情有其特定的出现条件,但就行车安全而言,重要的是驾驶人能够根据当前道路的具体情况,正确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
通常,驾驶人辨别险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道路情况的变化中找出险情。道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其周边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导致道路情况的变化。所以一旦驾驶人发现情况,首先应全面观察道路周边环境。即使目前还只是一般状态的情况,但由于道路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变得很危险。另一种是从车辆的行驶状况中找出险情。我们在道路情况处置过程中,首先应注重消除自身的不安全因素,将我们所驾驶的车辆始终置于游刃有余的安全范围内。因为在你将对方视为行驶障碍的同时,对方也可以将你当成行驶的障碍。
② 提前预告
不论是谁,处理突发情况时,都有一个反应过程,只是时间长短每个人有所不同。这对驾驶人的启发就是,在进行任何一项影响行车环境变动的操作时,都应预先发出信号,提前预告。如要改变行驶方向,就要降低车速,并提前开启转向灯,让前、后两方行驶的车辆都知道你转向的意图,尽早做出让行准备。再如,行车途中遇到车辆或行人在前方缓慢行驶时,要提前鸣喇叭,让他们接受有车驶来的信息,以便及时避让。
③ 谨慎操作
在情况较为复杂的路段,一定要按照规定要求以及交通标志的指示,提前将速度控制在所要求的范围内,集中注意力,谨慎驾驶,规范操作。在会车、超车或被超车时,要提前选择好理想的会车、超车地点和较安全的行驶路线,并在操作时,努力去实现自己的预想意图,该让则让,不能让时也千万不要勉强。遇到违章的人,要本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包容态度,以宽容为怀,尽量礼让。
3)克服暴躁易怒的坏习惯
开车需要心态平和、不急不躁,这样才能理性地处理行车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性格粗暴或情绪不稳定,都不利于行车安全。
(1)开车易怒的原因
天底下只有莫名其妙的话语,却没有无缘无故的情绪。开车易怒,当然也不是凭空出现的。
① 缺乏自我反省
潜意识里,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个好驾驶人,自己开车根本没问题,即便出现情况,也都是别人的错。既然如此,那么遇到问题什么咒骂、愤怒指责,甚至暴力相向都是理所应当的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驾驶人开车上路,最重要的也许不是驾驶技术如何好,而是自我反省能力。在求诸他人的同时,首先应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
② 转移压力
现代人尤其是都市人,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压力平常在心头累积,或多或少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或情绪表达出来,而开车易怒就是压力转移的一种方式。
③ 设定时间预期
哪怕完全不赶时间,很多驾驶人还是会给自己设定一个预期时间,规定自己在多少时间内到达目的地,甚至期望打破这个纪录。美国心理学家德芬巴彻认为,攻击性驾驶之所以常见,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开车人有一种不正确的期望,即他们下意识里认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式和时间从甲地开到乙地,没有任何意外情况可以阻挡他们。于是,超速、抢红灯、连续超车等行为持续上演,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节省几分钟而已。
④ 好胜和报复心理太强
开车上路,总喜欢和其他驾驶人较劲,超过对方就高兴,被对方超过就懊恼。如果旁边的汽车打灯想变道,这时候驾驶人的本能反应不是减速让行,而是加速冲上去,就是不让别人超车。一旦行车中感觉自己受到了欺辱,会产生强烈的报复心态,做出一系列危险的举动。
⑤ 受制于他人的不当行为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路上行车有些不得当的地方,如变道不打灯、会车时开大灯、行人不按红绿灯通行等,看起来确实让人生气,在平心静气的人看来,忍忍开好自己的车也就过去了。可是,有些驾驶人就是气不过,怒骂一通甚至驱车上去要“还以颜色”,难免气上加气。
⑥ 外部因素的影响
人的情绪还容易受到天气、空间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就天气而言,温度越高、湿度越大,人的情绪就越容易烦闷,甚至暴躁不安。此外,车内狭小的空间,限制了人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很多时候会让人感到局促不安,心情压抑。
小知识8 :什么是“ 路怒症”?
路怒症,顾名思义就是带着愤怒去开车,用以形容开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的愤怒情绪。
通常,“路怒症”的行为涵盖了一遇堵车就着急上火、开车时骂骂咧咧、一旦被人超车或插队就烦躁、碰到行人乱穿马路很不爽、被人冒犯一心想着还以颜色、故意用不安全的方式驾驶车辆等。
随着汽车时代的降临,“路怒症”早已成为世界通病。在美国,职业驾驶人的“患病”比例达30%以上。在中国,曾经一项调查显示,长途汽车驾驶人的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80%,私家驾驶人为44.4%。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路怒”更多的是一种“迁怒”,是将个人郁积的怨气或其他不良情绪发泄出来的一种方式,路上的拥堵或磕碰只是导火线而已。当然,“路怒症”的程度跟个人的性格有关,一般来说,性格急躁、易怒的人特别容易发生路怒症。
(2)克服开车易怒的方法
医生看病,讲究对症下药。当我们找到开车容易发怒的原因后,又该如何克服开车易怒呢?
① 出行之前,对自身的忍耐力做个“自我评估”。一方面是提醒自己遇到情况要保持克制,提前打“防疫针”;另一方面则是确认自身情绪的稳定程度,如果情绪确实激动莫名,就尽量避免开车。
② 开车时,学会为自己减压,不要将不良情绪带上车。可以多想些愉快的人或事,或听些欢快轻松的音乐。遇到烦心事,有时多想无益,甚至越想越烦,导致情绪不稳。这时不如从烦心事里跳出来,听听节奏欢快的音乐,多想想开心的事,既是减轻烦恼的妙方,也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至于长久沉浸在消极情绪里,以致精神恍惚、出现判断失误等行为。
③ 出门前准备周全,错开交通高峰,给自己多预留一些时间。很多时候,赶时间是引发狂躁情绪的主要因素。每次开车如能为出行预留充足的时间,即便遇到交通堵塞等意外情况,也能不慌不忙、游刃有余。比如早晨出门早一点,既可以错开高峰期,还可以有充裕的时间让自己理清一天的工作头绪。
④ “路怒症”全是心理作祟,关键在于自我调控。比如路遇堵车,无论是接受或不接受,都改变不了堵车的现状,干嘛不采取更积极的心态对待?何况堵的又不是你一个人,别人都能接受,为什么自己不可以?这样一想,或许原先怒不可遏的情绪也会平顺得多。
⑤ 多些爱心与宽容,心宽才能健康。开车上路,难免碰到彼此妨碍情况,不妨礼让他人。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退一步则海阔天空。即便开车时,遇到他人的挑衅,如能做到不接招,不使自己与他人的不良情绪对接,自然也就免受了负面情绪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