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三谒马克思墓
到伦敦,得去看看马克思墓,几乎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朴素的愿望。2000年初春,我与一个中国代表团第一次访问了位于海格特公墓(Highgate Cemetery)的马克思墓,当时因属集体行动,只在马克思墓前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就随团离去。记得同行的一位中央党校的教授曾对我说,比起周围那些墓来,还是马克思墓最庄严、肃穆,待在这么一个地方,可以了。言谈中流露出一种满意和放心,这大抵也是当时我的感受。
回来后洗出照片,才发现马克思墓碑上的那些合葬者的名字看不清楚,因此留下一个悬念:马克思墓里到底葬了哪些人?这个悬念使我去年重返伦敦时,又一次想去马克思墓。这次是伦敦大学的莫里森教授开车带我去,有意思的是,他本人并不知道海格特公墓的确切位置,几经打听,等赶到那里时,守门的老太太已经准备关门,再三请求,对方才允我们买票进入。我凭着上次的印象,很快就找到了马克思墓的所在地。不过,这一次仍然是莫里森教授匆匆为我拍了几张照片就走人,因为门口老太太还在等着呢。
意犹未尽,第二天,我独自乘地铁,出站后七拐八弯,爬小坡,经沃特罗公园,再次来到海格特公墓。这一次,我才发现公墓分东、西两个墓园,分别卖票。马克思墓位于公墓东园。我在门口买了一本专门介绍马克思的小册子——《卡尔·马克思:从特里尔到海格特》。
入园前行不远,迎面看到一座熟悉的花岗岩墓碑。前英国皇家雕刻学会主席劳伦斯·布莱德肖亲自刻成的马克思铜质头像安放在碑顶。头像造型逼真,头发蓬松,目光如炬,美髯浓密,栩栩如生。墓碑两侧各有一个雕花青铜环。墓碑正面刻有镏金的英文文字,上方是《共产党宣言》中的名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下方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结束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中间则记录着墓中所葬成员,内容如下:
燕妮·冯·威斯特华伦,卡尔·马克思的爱妻,生于1814年2月12日,卒于1881年12月2日
卡尔·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卒于1883年3月14日
哈里·朗格特,他们的外孙,生于1878年7月4日,卒于1883年3月20日
海伦·德穆特,生于1823年1月1日,卒于1890年11月4日
爱琳娜·马克思,马克思的女儿,生于1856年1月16日,卒于1898年3月31日
海伦·德穆特是谁?从小册子的介绍中得知,她是马克思的忠实女佣。小册子还介绍,这座墓是1956年英国共产党集资在公墓的醒目位置为马克思重建的。原墓地在公墓深处,老墓碑记录着马克思当年的艰难处境。1849年,马克思被迫流亡伦敦,其后,除短暂的离开,他一直生活在这座城市。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资本论》等鸿篇巨著。——在欧洲大陆,马克思遭受到各国政府的迫害,而在英国,他却未曾因为进行推翻这个社会的研究和宣传而受到迫害,难怪弗·梅林称赞英吉利国家比那些大陆国家具有更大的自尊和自信。
然而,伦敦也并没有用鲜花和掌声来欢迎他,生活的拮据、疾病的折磨、妻儿的去世,不断给这位思想者带来巨大的困难和痛苦。在流亡期间,好友恩格斯曾给他去信鼓励:“流亡是一所学校”,马克思也回信表达了自己决不与当局妥协的立场:“我很喜欢我们所处在的真正离群独居的状态,它完全符合我们的立场和原则。”凭着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马克思在独立思考中构筑着他的理论:“未来理想的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值得指出的是,马克思本人特别反对教条主义,他曾说,谁要将他的理论奉为终极真理,那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哲人已去,100多年来,国际风云发生巨变,但马克思所思考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如社会公正等,并没有得到解决,而新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正给人类带来空前挑战。像马克思一样关心人类命运,像马克思一样不停求索,应是我们纪念马克思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