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未知的自己:拥抱内心受伤的小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溺爱始于自我宠爱

小宇今年27岁,是一位待业青年,用当下流行的话说,即“啃老族”。大学毕业三年,小宇没有做过一份超过半年的工作,以前,他还会时不时地打些零工,出去见见朋友,如今,他大多数时间都宅在家里,和网络游戏、漫画、NBA一起生活。

大学刚毕业时,小宇也曾去招聘会找工作,大部分公司在面试之后便将其拒之门外,有的公司则在试用期过后将他解聘。后来,妈妈动用关系和金钱,为他在民政局谋了一个公务员的职位。对同龄人来说,抱住公务员的铁饭碗应该很满足了,小宇却因为不想每天看上司脸色,两个月后愤然辞职。

之后,小宇自己创过业,还和朋友一起搞过餐饮,每次在工作中碰了壁,受了委屈,妈妈就劝慰他说:“咱不去了,那窝囊气咱还不受了呢,大不了妈养你。”有了妈妈的支持,小宇在工作上更没有干劲儿了,经历过多次失败后,小宇成功地宅在家里,变成了啃老族。

时间久了,小宇变得孤僻又暴躁,时常对父母发脾气,和以前的朋友渐行渐远。长辈给他介绍女朋友,对方都因为他没有一份正经工作回绝了他。妈妈这时候才着急了,生怕儿子变成剩男,年纪大了,工作没有,媳妇没有,“我们活着的时候能养活他,我们老了,没了,他怎么办呢?”小宇妈妈对心理咨询师说。

心理咨询师与小宇妈妈谈话后得知,小宇妈妈与人合伙经营一家连锁超市,经济条件优越。小宇从小就在物质充裕的环境下长大,不愁吃穿,也没吃过什么苦。另外,由于小宇从小体弱多病,妈妈对他尤其疼爱。在家里,小宇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任何事情都不需要他过问。生病了,妈妈就带他去医院;没有钱,妈妈就给他送钱去,只要他想要的、想做的,妈妈会无条件地满足他。

上学之后,一切以学习为主,妈妈更是对他百般顺从。吃鱼、吃鸡的时候,妈妈会帮他剔掉骨头,说这么做是为了帮他节省时间,好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功课上。习惯成自然,直到如今20多岁,小宇还是不会吃鱼。

从小到大,小宇没自己叠过被子,也没自己洗过衣服,读小学时,小宇第一次系鞋带,结果打了一个死结,从此之后,妈妈就给他买不用系鞋带的鞋子,直到上初中,小宇才学会自己系鞋带。

上大学时,妈妈不想让他离开家乡,于是小宇进入本市的一所大学就读。有一次,小宇放学后从学校回家,竟然在中途迷路了,折腾了半天,还是找不到方向,最后还是民警把他送回了家。民警一开始以为小宇智力上有障碍,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从上幼儿园开始,每天都是父母接送,从来没有自己出过家门,结果第一次独自出门就迷路了。

看着小宇一年一年地在家里待着,原本觉得无所谓的妈妈开始着急了。她一会儿劝小宇帮忙管理连锁超市,一会儿到处托人帮儿子找工作,另外,她还担心小宇如此宅下去会娶不上媳妇。妈妈为了小宇忙得焦头烂额,小宇却不为所动,每天吃喝拉撒在自己的房间里,脑子里想的只有网络游戏,妈妈说他两句,他就耍性子、闹脾气。


父母溺爱孩子的例子太多了,像小宇这样的故事不过是其中一个。由于对家庭教育的无知,父母在物质上、精神上无条件地满足孩子,把孩子供得如同祖宗一般,使得他们在该形成个人能力的时候未能形成个人能力,该完善人格时未能完善人格。等到孩子长大了,不能自立,父母才开始为孩子的未来担忧,但为时已晚,抓心挠肝,悔不当初。

孩子成长时会经历几个重要的阶段。从出生到两岁,是安全感形成阶段;两岁到四岁,是自主能力训练阶段……在这些关键时期,如果父母越俎代庖,自作主张地帮孩子解决了一切问题,孩子就会丧失成长的机会,留下某一部分的人格缺失。

比如说,孩子想要到走廊的尽头拿回自己的玩具,妈妈见他晃晃悠悠,步履蹒跚,生怕他不小心摔倒,于是大步流星走过去,把玩具拿回来放在孩子的手上。看起来,妈妈做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实际上,妈妈的自作主张剥夺了孩子探索世界的机会。这样的事情每天发生,孩子就像被包裹在保护网里,丧失了独立人格和独立决策的能力。

父母溺爱孩子,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但天下溺爱孩子的父母真的有那么伟大吗,还是他们的爱另有隐情?溺爱孩子的父母分为不同的类型,放纵型也好,包办型也好,父母总是倾向于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满足孩子的需要。实际上,与其说父母用这种方式爱着孩子,毋宁说他们爱的不过是自己,爱的是自己的内在小孩。

把孩子当作自己内在小孩的投射,父母并不知道孩子的真正需要,而只在乎自己的需要,他们给孩子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吃自己喜欢的食物,希望他们如同自己曾经那样喜爱,比如因没有机会学习钢琴而逼迫孩子学习弹钢琴的父母。此外,他们恨不得孩子永远不要长大,永远留在自己身边,一旦孩子能够独立料理一切,他们反而觉得失落,觉得空虚。

溺爱孩子的父母,孩子在他们眼中并非是孩子,而是另一个自己。过度满足孩子,无限制地给予,过度地保护,其实是在无限制地供应着内在小孩,补偿自己未曾得到的爱。真正的爱是以孩子成长为中心的爱,父母懂得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方式的爱,而不是在任何阶段都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以爱的名义剥夺其在生活中的自主权。说得难听点,溺爱孩子的父母是懒惰且不负责任的。父母给孩子喂饭,帮他穿衣,替他处理生活中的一切事务,表面上是爱孩子,实际上是害孩子。父母的溺爱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让孩子成为精神上的废物。

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我们都在探索这个世界,而儿童时期是探索心、好奇心最强的阶段。经过摔跤,我们才知道地面是硬的;被伤到了,我们才知道刀子会弄伤自己,会让手指流血。经过自主探索,我们才能成为自己,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然后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若是所有探索阶段都被父母的爱打断了,孩子永远不会长大,即使年龄增长到20岁、30岁,心理上仍然是一个小孩子,像故事中的小宇一样,躲在父母的家里,躲在自己的房间里,躲在幼稚的心灵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