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真能看八十
阿亮和妻子结婚两年,孩子不到一岁,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阿亮三天两头出差,在外地待的时间比在家待的都长。孩子出生后,阿亮感觉妻子对他疏远了许多,在外地时,他打电话回家,妻子时而不接,时而挂断,即使回拨,也是过了很长时间之后。阿亮开始怀疑妻子有了外遇,由于不确定是自己的疑心还是确有其事,阿亮始终没有和妻子沟通这件事。
有时候出差一个星期,阿亮能拿到三天休假,在家住不上两天,又要开始下一个星期的分离了。正因如此,阿亮特别期待回家休息的日子,能陪陪父母、妻子和孩子,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当妻子见他回家就问:“你又回来干什么?”阿亮会特别伤心。有时候,他会翘班一个下午或者一天,提前回家一天,妻子不是说“这么折腾就不要回来了”,就是催他赶快回去。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阿亮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原本打算和妻子亲热一番,看见妻子冷冰冰的面孔,阿亮很快失去了兴致。
有一次,两人因为小事拌嘴,妻子说:“你不回来,我和儿子还能过得安生点。一回来这事那事的,烦不烦啊!”
阿亮说:“这里是我家,我为什么不回来?你不想看到我,是想看别的男人吗?”
“我就知道你又犯病了,闲得没事就开始抽风,我真是受够了。”
阿亮一气之下,把妻子新买的一套茶具给摔了,从此再没见到妻子的好脸色。阿亮特别申请的调休,在家里休息五天,结果两人冷战了五天,谁也不理谁。按照以往的惯例,见到阿亮不高兴,妻子都会主动和他开口,两人谈一下,事情就过去了,这一次,妻子也不打算主动低头了,阿亮更不知道如何打破僵局。
其实,阿亮和妻子的矛盾早在恋爱时就埋下了。妻子是特别独立的女性,任何事都能独当一面,对阿亮并不依赖。偏偏阿亮是特别缺乏安全感的人,经常因为妻子没有及时回电话、回短信而闹脾气,觉得妻子怠慢自己,甚至不爱自己了。他在表面上装得特别强硬,对朋友说:“有什么了不起的,她不理我,我还不理她呢!”结果他自己躲起来难受,开始自怨自怜起来,过一阵子,妻子对他解释清楚,阿亮又像是没事人一样到处秀恩爱。
妻子很反感阿亮的疑心病,尤其他出门几天之后,回到家里到处检查的行为,为此,他们也吵过多次架。有一回,妻子的一位男性朋友因行程延误借住家中,阿亮得知后醋意大发,每天催问他什么时候离开,妻子忍耐到了朋友离开,终于和阿亮大吵一架。妻子说阿亮心理有病,建议他到精神病院做检查。听妻子这话,阿亮更坚信妻子外面有人了。
因为未能及时回电话、回短信而心生疑窦的情侣、夫妻不在少数,但是如阿亮这般反应强烈、程度如此之深的人并不多见。实际上,从情侣转变为夫妻,转变为父母,角色的转变势必带来交流方式的变化。比如阿亮的妻子,她有自己的日常安排,有很多事情要忙,做家务、带孩子,处理大事小情,不可能时刻准备着接丈夫的电话,不回电话可能是忙忘了,或者没什么紧急的事情,等待他再打过来,完全不必上升到失去信任、怀疑对方不忠的程度。
从内在小孩的角度看,阿亮的内在小孩是一个极端缺乏安全感的小家伙。人们常说三岁看八十,真的能从三岁看清人的一辈子?未见得有如此神人,但是一个人的心理特点、行为方式往往在三岁之前就形成了。婴儿离开子宫,来到世界上,便开始了自己的“适应之旅”。你会看到,婴儿睡觉时腿是蜷着的,那正是他在子宫里的姿势;如果婴儿哭泣,妈妈给他一个紧紧的拥抱,哭泣很快就停止了。拥抱会让婴儿感受到被包裹的感觉,和子宫里的环境非常相似。有研究证明,母乳喂养的孩子性格更安静、平和,因为哺乳时婴儿会听到母亲的心跳声,如同孩子住在子宫里听到的声音一样。
如果孩子与母亲的联结没有建立好,孩子就会觉得世界是不安全的。他担心妈妈随时会离开,即使妈妈暂时离开,他也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情侣、夫妻,甚至朋友之间缺乏信任的互动,其实来自童年时期的经验。
比如,孩子的一个简单的需求没有得到父母的回应;比如妈妈欺骗孩子说一会儿就回来,结果离开了很久,孩子对最亲密的人产生不信任感,在第一段人际关系中失去了对人的信任,此后的人际关系活动则会继承这一模式,不断重复下去。即使孩子长大成人,只要从在意的人那里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他就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不信任对方,质疑对方,猜测各种各样可能的糟糕结果。
敏感、多疑、不信任的性格形成和妈妈有着莫大的关系。孩子与妈妈建立一个安全的联结,孩子就能信任他人,相信周围环境也是安全的。老人用鬼故事吓唬孩子,编瞎话欺骗孩子,事后老人已经忘记这件事,孩子却会一直记得,并对外界产生怀疑。另外,搬家、转学、父母关系不和睦,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他们对世界缺乏控制力,因此最终结论是自己不够好,将所有错误归结在自己身上。
与爸爸之间的联结才决定了孩子是否胆大、开朗,富有自信。爸爸是一个榜样,带着孩子一起玩耍,参加户外活动,比如踢球、跑步、爬山等,在爸爸的带领下,让孩子知道如何安全地探索世界。胆小、退缩的人通常是因为童年时期缺乏爸爸这个男性榜样,因此他整个人的状态都是退缩的,在性格上表现为胆小怕事、畏畏缩缩。
说句题外话。三岁之前是孩子和父母建立亲密关系关键的时期。有条件的妈妈,最好全职带孩子;条件不足的,父母也要多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一定不能将孩子扔给老人,撒手不管。隔代教育过分溺爱的案例太多了,如果家里老人不会带孩子,其实相当于害了孩子,尽管所有老人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老人更多地重视孩子的安全、温饱,是否生病,很少有人有能力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有很多在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身边长大的孩子,两三岁了还不能流利说话,不讲卫生,任性胡闹,入学后出现各种问题行为,难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