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7.吹绵蚧
吹绵蚧原产澳洲,属同翅目,棉蚧科,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柑橘产区。
(1)为害症状。该虫群集在叶背、嫩梢及枝条上,以口针刺吸植物汁液为害。植物受害后,叶片变黄,脱落,树势衰弱,甚至全株枯死。其排出的“蜜露”可引发煤污病(见图Ⅰ-28)。
(2)发生规律。每年发生2~3代。以雌成虫或若虫在枝干上越冬。越冬雌成虫于翌春3月开始产卵,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成虫盛期。第二代成虫于7月上旬至8月中旬产卵,8月上旬为盛期,若虫发生于7月中至11月下旬,8~9月为盛期。初龄若虫多寄生在叶背面,群集为害。雌虫成熟后,在原固定处取食,不再移动。雌虫繁殖能力很强,产卵期达1个月,每次可产卵数百粒,多者达2000粒左右。雄若虫行动较活泼,经2次蜕皮后,在叶鞘、花序或根际土壤表面、杂草中做白色薄茧化蛹。温暖、潮湿的生境有利于吹绵蚧的发生。重要的天敌有澳洲瓢虫、大红瓢虫、红缘瓢虫等。
(3)防治措施。① 加强作物抚育管理,适当修枝,保持通风透光,可减少虫害发生。② 释放和保护澳洲瓢虫、大红瓢虫等天敌来控制其发生繁殖。③ 低龄若虫期,初春用8~10倍松脂合剂;冬季用波美1~3度、夏季可用0.3~0.5度石硫合剂喷洒、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或速扑杀1000~1500倍液喷雾,均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