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研究(第四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基本概念

关于社会工作的概念其实有两个层面的讨论,第一个层面是指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发展下的一种专业,第二个层面是指社会福利体制服务输送的一种职业。而在英文中,职业和专业都用profession表示,所以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一体两面。作为一种社会福利服务实践,西方关于社会工作概念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社会工作专业之争上,专业之争主要集中在社会工作有没有自己的理论上。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理论是指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关于社会工作有无理论之争其实就是社会工作有没有自己的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成果、有没有自己的关于社会的规律性认识。1915年,在“全美慈善与矫治大会”上,弗莱克斯纳(A. Flexner)博士根据他对医学专业的研究发表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吗”主题演讲认为社会工作还缺乏专业特征,只能称为“半专业”。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导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33页。1917年里士满(M. Richmond)发表经典的《社会诊断》一书,标志着社会工作在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上迈出了一大步。此后,有学者把社会工作分为基础理论和实务理论,也有学者把社会工作分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为社会工作的理论。1957年美国学者格林伍德(E. Greenwood)发表著名的《专业的属性》一书,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格林伍德关于专业的五个基本特征如果用来分析西方社会工作实践或者西方社会福利服务实践的话,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人类社会科学领域规律性知识的应用,其专业地位是日益得到巩固和加强的。而所谓专业教育其实就是关于社会科学规律性知识的教育,目的是使其成为改造实践的工具。专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载体专业知识都来源于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和改造的需要,其中有社会救助实践的需要,也有社会福利服务专业化的需要。而在职业化方面,作为萌芽于慈善服务的社会工作职业在具体的服务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社会工作为业的职业定位,并在社会福利体制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服务素质的行业标准体系和行业组织的规范和制度化建设体系等职业发展的制度保证。人事部与民政部2006年7月联合颁布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来源于专业化社会分工的需要,它意味着中国社会服务领域的建设将着眼于提升社会服务的质素、提高社会福利服务的水平。围绕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和职业化发展形成了人们对社会工作基本概念的诸多解读。西方国家比如美国全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对社会工作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帮助个人、群体或社区的专业活动,这种活动能够提升或复原上述主体的社会功能,并能为上述主体顺利实现自己的目标创造社会条件。〔美〕查尔斯·H.扎斯特罗等:《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第七版),晏凤鸣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6页。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把社会工作定义为,社会工作专业促进社会变革、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的解决、赋予妇女权利和人民解放,提升福祉。http://www. ifsw. org,访问时间:2014年5月14日。欧美社会工作学界对社会工作下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需求回应取向,专业发展取向,价值、知识和技巧的混合物取向,问题解决取向,人类行为模式和活动干预取向等。刘继同:《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状况与社会福利政策处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106页。而中国关于社会工作研究的定义也呈现出多样化,有20世纪90年代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肇始时期的改造与服务社会说、问题解决的功能说、专业性服务说等几种。刘继同:《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状况与社会福利政策处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106页。2007年在社会工作职业化推进的工作研讨中,中央部委综合专家的智慧推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工作的概念,即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在社会服务和管理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专门职业活动。资料来源:2007年民政部人事司社会工作队伍建设专题培训班专家讲座。现在运用比较广泛的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王思斌教授关于社会工作的定义,即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