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几大金融领域的金融创新,代表着金融业未来的主流趋势。金融科技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不断构建新金融生态空间,演化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从而改变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对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金融科技最初是以互联网金融的形式出现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使用推动了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兴起。2003年支付宝出现代表着我国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初露头角,2007年,拍拍贷、宜信等网络借贷企业兴起,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开始为大众所识,2013年余额宝等产品出现把互联网金融推上了风口浪尖,标志着我国以互联网金融为中心的金融科技呈现爆发式发展态势。这些新兴金融模式对传统金融的商业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补充了传统金融所不能覆盖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也与传统金融产生了较强的竞争关系,使传统金融不得不主动接触各项新兴技术并自主变革。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科技不断发展,金融与科技进一步深度融合,普惠金融逐步实现从传统普惠金融向数字普惠金融的跨越式发展。2016年的杭州G20峰会,中国参与制定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代表着中国普惠金融的成熟与进阶。数字化普惠金融,意味着金融机构能因客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塑造实时化、智能化客户体验,提升普惠金融的普及性,并降低成本。其核心包括:“因客而变”——是指重塑客户体验,“实时”——是指对客户需求的实时感知和响应,“智能”——是指对“感知和响应”的决策支持能力。当前金融消费生态化、场景化、个性化趋势下,信息技术、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金融科技为以“实时感知响应”和“智能分析”为特征的普惠金融数字化革新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国数字普惠金融迅速发展与成熟不仅为中国众多贫困人口与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大力支持,也为国际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我国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在与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角逐的过程中,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技术能力抑或业务形式都处于较为领先地位,然而,相应的监管体系和政策没有及时跟上,致使行业发展风险累积,呈现一定乱象。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我国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监管思路才正式成型。当前,随着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不断深入,我国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逐渐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在监管手段上也不断创新和完善。
广东素来具有敢为人先、求实创新的锐气,这也是广东经济、社会和金融业长久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广东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步早、基础好、后劲足,在技术创新能力、业务研发水平、应用推广效果等方面都堪称全国标杆和典范,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已成为推动广东金融业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广东把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创业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政策体系、工作机制、服务平台、区域试点示范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也获得了值得推广的经验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融资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国平博士课题组编撰的《广东金融科技发展报告(2018)》对广东地区近年来的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行业现状、发展环境、政策监管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项治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旨在对广东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金融和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做出科学、合理预判。希望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广东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先进理念和经验模式的推广,为广东乃至全国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王立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