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首辅新政
首辅新政
新皇帝早朝,司礼监马保细声细气地喊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前两日没有人上奏,早早的退了朝。新皇帝被太监领着,在皇宫里四处察看,将各殿堂均走了一遍。这时的朱厚熜好生欢喜,心里说:这皇宫比安陆的兴王宫大多了!
第三日早朝,少年皇帝朱厚熜就对阁臣们说道:“朕继入大统,虽未敢顾预私恩,然母妃远在藩府,朕心实在念慕,可即写敕遣官奉迎,并宫眷内外员役咸取来京。”
阁臣们知道少年皇帝思母心切,不敢怠慢,忙由兵、工二部各差郎中一员,沿途整治行装供具,派司礼监太监秦文和内官监太监邵恩等捧笺前去迎接。
迎接皇帝生母蒋氏的事一安排妥当,司礼监马保细声细气地喊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话音刚落,只见班部丛中首辅杨廷和出班奏曰:“禀陛下,微臣有章上奏。”司礼监马保从杨廷和手中拿过奏章,恭递与皇上。
新皇帝朱厚熜打开看了看说:“处置反贼江彬之流,行新政之事,朕准了。”
这位曾被杨首辅称作黄口小儿的朱厚熜,在安陆兴王府做王爷没几日,便鬼使神差地来到京城皇宫里做起了皇帝。小天子在皇宫里,人生地不熟,除了吏部左侍郎袁宗皋,还有就是从安陆带来的内官和侍卫等百余人。除了他们,谁也不曾相识,特别是到了夜晚,甚感孤独与凄凉,而那些做臣子的大人们,虽然口中“陛下”“万岁”地喊着,可从骨子里仍然把他看作是孩子,大事小事都与杨首辅禀报。
那登基诏书自然也是出自那位德高望重的杨廷和首辅之手,“帝少,尚须亲贤佐助”便是他自己为自己掌控皇帝打开的一扇方便之门。他曾公开说:“自信可辅太平,重振大明王朝”明显表明少年皇帝是要听自己辅佐的。他还时时以老师之居,嘱咐皇帝“务民义,勤学问,慎命令,明赏罚,专委任,纳谏诤,亲善人,节财用,语多剀切……。”此出发点的确无可挑剔,可未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你再功可盖世,你再聪明过人,你再经验老道,总不能凌驾于天子之上啊!此时的杨首辅应该说是一个好首辅,可他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不该将皇帝当学生看待。这时少年天子的年龄,正是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
这杨廷和,字介夫,蜀郡新都人。生于英宗天顺三年,要比少年天子朱厚熜大48岁,朱厚熜死去的生父朱佑杬的岁数还要大19岁,此时已经62岁了。杨廷和少时聪慧,读书用功,十二岁举于乡,十九岁中进士,于弘治二年进修撰,参修《宪宗实录》和《会典》。正德二年(1507)初由詹事入东阁,专典诰赦,因与宦党相抗,得罪司礼监大太监刘瑾,改官南京户部尚书;不久因修书功成召还,授文渊阁大学士参理机务,迁吏部尚书。及至刘瑾伏诛,于正德七年(1512)进谨身殿大学士;继李东阳出任首辅。曾屡向武宗帝奏以去奸,正朝纲之计。奈宦官恶势力如瘟疫一般迷弥充蔽,诱导皇帝日事荒淫。既然无心振作,自不会认真采纳,但杨廷和认定目标,镇静持重以待发展。这杨廷和想,这下年幼的新皇帝总该听从自己的了吧,该是老臣施展抱负的时候了!
杨廷和即奏准颁发拟定的新政纲领,果然,少年天子大力支持,借以精兵简政,减免税赋,清理盐政和漕运,谨慎刑审、广开言路,举荐人才,使“天下翕然称治”,同时,打击宦官秉政当权恶势力,遗散平虏伯江彬矫旨改建的威武营、资遣锦衣卫擅调用的各边兵及其进献的美女、取消“皇庄”、“皇店”等。收纳宜府行宫金银珠宝,入于内库、释放南京大狱冤囚等。并将拥兵反叛的奸贼江彬及其子江勋、江杰、江鳌处死,榜示天下,同时将其死党一一缉拿,分别惩办。在很短时间内,件件“新政”得到落实,朝野大悦,对于取得这一系列的重大成就,称颂新天子圣明皇恩滔滔者寡,赞其杨廷和首辅之功德者众。以为帝少,只是首辅的一个“准奏”机器而已。
这朱厚熜做了皇帝,可他还是一个孩子,每天退朝后,总忘不了要玩耍,他召来陆炳和黄锦,要他们陪他在皇宫里转悠。少年嘉靖高兴呐,这天下是自己的,这江山是自己的,这皇宫更是自己的啊!自己的东西总得熟悉熟悉啊,他来到午门,身后跟着黄锦、陆炳以及太监和护卫,前呼后拥。
朱厚熜站在午门前,双手交叉放于胸前,昂着头,认真地打量起五凤楼,进宫的那天太匆忙,没有细看,今天见那五凤楼,正面为凹形,中有重楼,重檐为庑殿顶,两翼各有重檐楼阁四座,明廊相连,宏伟壮丽,嘉靖从心眼里佩服自己的祖宗永乐皇帝,心里想,一旦有了机会,朕也建它几座楼阁让后人看看。看了午门,便从汉白玉拱桥走进入外朝,从外朝的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走过,走马观花看了内廷,走到仁寿宫花园,嘉靖看到几棵银杏树,感到格外亲切,由此想到了安陆的兴王府,本想进园游玩的,突然看到张太后和一些宫女们在那里游憩,便退了出来。
太监领着嘉靖从南边的午门,一直走到了最北边的玄武门,又在宫后苑花园里转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