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那些新典范
历史上充斥着非理性繁荣的例子:17世纪30年代,“郁金香狂热”(Tulipomania);18世纪20年代,“南海泡沫”(The South Sea Bubble);20世纪20年代,“庞氏骗局”(The Ponzi Scheme); 20世纪60年代,“时髦放纵的六十年代”(Go-Go);20世纪80年代,生物技术热潮(biotech mania)。
我亲身经过的最难忘的经历,是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大多数狂热投资现象的背后都有一个与之相关的重大事件,在这个案例中则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这些狂热资本所鼓动的势头非常强大,让大多数人难以抗拒它的诱惑。互联网繁荣与萧条,是我所见过的关于“博傻理论”(the greater fool theory)的一个最典型的范例。
当投资银行家开始设计新的方法来评估企业,而不是用他们的能力为所有者创造现金时,你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新的估值指标会使利润表大幅偏离,有时候也可以做成没有利润。
因此,你经历了从税后利润到营业利润,再到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再到营收倍数(revenue multiples),直到没有利润的过程。那时候,我看起来一定像个投资恐龙(investment dinosaur)。幸运的是,我及时避开了那些年轻人的建议,坚信自己的能力。正如本杰明·格雷厄姆所说:“大家不赞同你,并不能代表你的对错。你之所以正确,是因为你的数据和推理是正确的。”没过多久,大家就看到皇帝没穿衣服了。
我认为,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的经验教训。首先,我同意约翰·坦普尔顿爵士(Sir John Templeton)的说法,“这次不一样”是投资中最危险的五个字。其次,历史会重演,但其表现形式通常是不同的。再次,无视“塞壬之声”(Siren Voices),相信自己的判断。最后,要记住“人生逆旅莫心灰,黎明之前天最黑”。用投资的说法来说,意思就是当最后的牛市转向熊市,这种市场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意味着,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是悲观的,而且看不到任何积极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