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随和的人明白雄辩是银 沉默是金的不争智慧(1)
人活一世,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不顺心的事情,不必烦恼,这都是生活的常态。此时,适当地保持沉默不仅是一种大度,也是一种涵养。它能让你自省反思、慎言慎行,更重要的是能帮你去除满腹的牢骚。管住自己的嘴巴,默默地提高自己,这就是沉默的大智慧。
【随和之人懂得沉默是一种大智慧】
沉默是智慧,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多说话并不表明有才智”。生活中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必要的沉默不是软弱,而是理智和大度;不是冷漠,而是内心深处的安宁和淡泊;不是消沉和放弃,而是奋进的前奏。人总是在饱经世间的喧嚣和争斗之后,才会归于恬淡和平静,才能彻悟沉默是无价之宝。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简洁地表达你的看法,然后保持沉默,留一个宁静的空间给别人去慢慢思考。在你批评别人时,适当的沉默可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通常来讲,当你批评他人时,那人一定情绪相当激动。他可能不但不虚心接受意见,而且还会反唇相讥,使出浑身解数为自己开脱。这时,你就需要保持沉默。你的沉默、你的无言是对当事人的一种威慑。这既显示出了你宽广的胸怀与大度的品格,又给对方留有思考的余地,他的态度也会就此改变。你的沉默并非是对矛盾的回避、对错误的迁就,而是在提醒对方,冷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在无声的战场上,情绪越是强烈的人,越是会陷入被动的局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位嗅觉灵敏的美国新闻记者得到情报:罗斯福领导的一个小组,成功地破译了日军关于进攻中途岛的密码,并掌握了日军海上作战部署的确切情报。美军据此已针对性地进行了战略准备。芝加哥的一家报纸根据这位记者提供的稿件,立即作为独家新闻在报上捅了出去。
这样一来,不但会引起日本人的警觉而立即更换密码和调整战斗部署,而且会使美军的中途岛之战前功尽弃,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面对如此严重的泄露国家战时情报事件,有关人员请求罗斯福总统下令严查法办。罗斯福却一反常态,他既没有责令追查,也没有兴师动众地辟谣,更没有因此而调整军事部署,而是装出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令人意外的是,事情很快就平息了下去,此事根本就没有引起日本情报机关的注意。
——摘自360doc个人图书馆《糊涂思维》2012.3.4
“沉默”是有效的缓兵之计,也许你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形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争执的结果是将和谐的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谁还能安心专注于做事呢?适当保持沉默,等争执的双方失去了精神上的亢奋、精疲力竭之后,再发表你的意见也不迟。
头脑发热时的人们只想向外发散能量,谁会再去接受你的善言良语呢?你的沉默可使矛盾冲突趋于缓和,当人们争辩得不可开交时,看到他们身边有这样一位静静的旁观者,他们也许会后悔自己的冲动和不冷静。
有时,沉默与精心选择的词具有同样的表现力,就好像音乐中音符与休止符一样重要。过去,心理学家常常认为人们应该把自己的事情讲出来,告诉别人,但现在人们逐渐发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有时更需要忍耐和沉默。
一个服装厂的老板得知另一家公司打算购买他的一台旧机器,他非常高兴。经过仔细核算,他决定以1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并想好了理由。
当他坐下来谈判时,内心深处却在说:“沉住气。”终于,买主按捺不住,开始滔滔不绝地对机器进行褒贬。
卖主依然一言不发。这时买主说:“我们可以付给您12万美元,一个子也不能多给了。”不到一个小时,买卖成交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有一些蕴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德,一旦用语言表达出来,其中的韵味往往荡然无存,抑或索然寡味。如对他人表示关爱时,默默地给予实际帮助,比口若悬河地表白更显真诚,更具感人魅力。此时,尽管什么都没说,又仿佛什么都说了,可谓无声胜有声。
面对复杂局面和大是大非,沉默往往是潜心思索,凝聚智慧,为从容应对积蓄力量。当然沉默不是故作深沉或天性木讷,而是盛开在心灵深处的智慧之花。“沉默是金”并不意味着“万马齐喑”,我们应当崇尚内心充实而不失真诚的沉默。
沉默需要勇气,需要毅力;沉默是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沉默是自己的财富;沉默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沟通心灵的时候需要沉默。只有在倾听中才能吸取智慧,弥补纰漏,建立信任。具备优势的时候需要沉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太阳不语,是一种光辉;人也一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取得成绩的时候需要沉默,遭受困难的时候需要沉默,等待时机需要沉默,承担痛苦的时候需要沉默。
“沉默是金”,却也不是不说话,而是说话要分场合,要分情况,不能说则不说,保持适当的缄默,能说则尽量少说,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言多必有失”。有道德的人,绝不泛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唯有保持适当的缄默,才会避免厌、薄、侮。
【夸夸其谈,不得人缘】
一个人越是吹嘘自己,就越会容易使人们对其所说的话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夸夸其谈,只能是暴露自己学识欠缺,品味不好,这样不但不会让人们觉得这个人很有魅力,而且会让人产生厌恶。即便是真的有才华、有能力,但是经常吹嘘自己也会降低人们的好感。
马西尔斯是古罗马时代的英雄,他被人们封为“战神”。在公元前5世纪前半叶的时候,他率领部队奋勇杀敌,屡次使城免遭屠戮。但是因为他经常驰骋在外地的战场上,罗马的人都没有见过他,这就使得他成为谜一般的传奇人物。
公元前454年,马西尔斯打算告别军戎生涯,参加竞选,角逐最高层的执政官,从而进入政治界。按照规定,所有候选人,都必须在公众投票前发表公开演讲,向人们展示他自己的风范。在演讲会的讲台上,马尔西斯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脱下身上的衣服。人们看到了他身上的累累伤痕,感动得泪如雨下,几乎每个人都认定他会当选。
然而,在投票的前一天,马尔西斯在公众场合与公众见面,但是他只与那些陪同他来的高层官员和富有的市民说话,而且一味地吹嘘自己的功绩。人们终于认清了他的本来面目:所谓的英雄只不过是个吹牛大王而已。于是,人们决定第二天不投他的票了。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将军,他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当他回到京城的时候,别人都赞扬他退却在后、舍生忘死的精神。这位将军只是很平淡地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
上面的这两个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同样是立功的将军,对待自己的功劳却是截然不同的态度,这才是使得人们对他们有着完全相反的看法。
——摘自南京廖华《总有一条道路抵达心灵—第六章 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
马尔西斯一味地吹嘘自己曾经在战场上的功绩,本来是想让人们知道他有多勇敢、多伟大,他为这个国家做过多么重大的贡献。结果却适得其反,人们对他的装腔作势很反感,他把自己说得越神勇,人们就对他失望越多。他本来以为这样能赢得公众的好评,结果却是毁掉了自己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中国古代的那位将军,他谦逊地把断后的功绩推掉,认为这不是自己勇敢,而是因为马不行进,使得自己不得不退却在后。他这样的做法反倒是赢得了人们的赞誉。那些谦虚的人对自己的优点不以为然,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不是想占什么便宜,而是不愿夸耀自己的功绩。但是越是这样,这些人就越是得到更大的荣誉。
要知道经常吹嘘自己的人,只不过是想满足自己被人羡慕,受人恭维的快感。但是当人们发现他们言过其实的时候,常常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愚弄,也因此,在失望的同时就会产生报复的心理,排挤那个吹嘘的人。古今中外,因为吹嘘和自以为是而丧命的人不在少数。
一个罗马将军在公元前131年带领部队围攻希腊城堡。那个时候是需要用撞墙槌攻破城门,但是当时他们并没有准备撞墙槌。将军沉思了一会儿,他想起来看到过雅典船坞里有两支沉甸甸的船桅,其中较大的一支船桅可以用来代替撞墙槌,撞开希腊城堡的围墙,于是便下令将较大的这支立刻送来。接到命令的雅典军械师却认为,较短的一支更容易把墙撞开,于是军械师自作聪明,坚持把较短的桅杆送了过去。他深信将军一定会因为他这个明智的决定而赏赐他。
短桅杆运到战场后,将军一看没有按照他的命令来执行,非常生气。然而军械师一点都没有发觉,仍然兴高采烈地向将军解释送来短桅杆的原因。他滔滔不绝,说自己是专家,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深知其中的原理,并表示在这些事情上听取专家的意见才是最明智的,攻城时采用他送来的短桅一定是最有效的。将军越听越怒,从来没有一个人像这个军械师这样敢违抗他的命令,并且还在他面前吹嘘,这使得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还没等军械师说完,就下令把他吊起来,用鞭子活活打死了。
——摘自南京廖华《总有一条道路抵达心灵—第六章 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
吹嘘的人总是相信自己是正确的,他们总喜欢逞口舌之能,他们总是趾高气扬,自以为是,在权势面前也没有忌讳,这无异于自掘坟墓。
因此,我们不要自以为有点才能,就四处吹嘘,想让人觉得自己是个天才。不要自以为发了点小财,就到处夸耀,好像自己是比尔·盖茨。更不要做了点小事,就觉得劳苦功高,四处张扬。要知道,这样的人是最讨人嫌的。因为喜欢吹嘘的人往往是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的人。达·芬奇说过这么一段话:“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
有时候沉默胜于千言万语,聪明的人都知道节制,与其夸夸其谈,不如闭起嘴巴。低调不是没有个性,沉默也不代表一无所知,真正的卓越非凡不用吹嘘总会有人知道。吹嘘自己知识的人,等于宣扬他的无知;吹嘘自己勇敢的人,无疑告诉别人他是个胆小鬼;吹嘘自己富有的人,只能证明他是个爱财的人。平平常常的人,谦逊朴实地对待人生,无论他是否有所作为,人们都会对他有个好印象。
【学会沉默,管好你的嘴巴】
俗话说:“好马长在腿上,好人长在嘴上。”口才的重要并不次于能力,关键在于你如何运用。一个滔滔不绝的人不见得就是拥有了一副好口才,一个偶尔沉默的人也不见得就是木讷之辈,真正会说话的人总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住说话的机会,管好自己的嘴巴。
沉默,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愚钝木讷,其实,沉默是一种修行,能为自己镀上一层保护膜。孔子去后稷之庙参观,在三座金铸的人像的背上铭刻了几句名言:“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无多事。多言多败,多事多害。”孔子说的“无多言,无多事”,就是在劝诫人们:为人宁可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不骄不躁,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可以自作聪明,喜形于色,溢于言表。
思想家说,沉默是一种美德;哲学家说,沉默是一种成熟;教育家说,沉默是一种智慧;艺术家说,沉默是一种魅力;科学家说,沉默是一种发明。是的,沉默是一种难得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种可贵的处世之道。
大科学家富兰克林在青年时代,曾经开了一个小小的印刷厂。那时,他被选为当地议会的书记。但是,在选举之前,一位新议员发表了一篇明显表示反对他的演说,演说中,他把富兰克林贬得一文不值。对于这位新议员的反对富兰克林当然不会高兴。但是,这位新议员是一位有身份、有学识、有教养的绅士,他的声誉和才能使他在议院里很有地位。该怎么做呢?
富兰克林终于想到一个办法,他打听到这位新议员的藏书室里有几部很珍贵、稀罕的书,于是就写了一封简短的信给他,说他想看看这些书,希望他能答应借几天。没想到,接到信后,这个议员马上就把书送来了。过了大约一个星期,富兰克林将那些书送还回去,还另外附了一封简短的信,真诚地表示了谢意。这样一来,当他们下一次在议院里遇见的时候,那位议员居然主动跑上前来和富兰克林握手谈话,而且非常客气,并且说一切事情他都愿意帮忙,于是两个人成为了知己,美好的友谊一直维持了终生。
在富兰克林的成功之路上,用沉默的语言来“回敬”他人的批评是相当重要的因素。富兰克林运用这个策略,取得了成功。这种策略的作用,存在于人类天性中的一种潜意识中。我们应当认真研究为什么当初反对富兰克林的议员竟会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自己的想法?是什么东西在那位议员心中起了作用,使他不仅与富兰克林握手言和,而且成为了挚友?
其实,在借书的那个小环节里,富兰克林无形之中已表示了推崇对方的意思,而使自己居于较低的地位。这种情形下,也就无形地抬高这位议员的地位而贬低自己的地位,这样做的结果便是“使别人感到自己地位的优胜和重要”。简单地说,这个策略,是在维护别人的“自尊心”。在人类所有的意识中,活动最强的欲望,就是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因此,古人说:“治理中显露的,是大众的小事;治理中默然无声的,是圣人的表现;存心于私利的,是小人的追求;存心于远大的,是圣人的事业。”言语的灾祸,轻则害人,重则害己,该沉默时就沉默,你可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