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年俗文化丛书·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bleed

民间信奉的禄神有哪些

五文昌包括哪些人

五文昌是道教奉祀的五位神人,即“魁星星君”“梓潼帝君”“文衡圣帝”“朱衣神君”“纯阳帝君”。据说这五位神人都有主文运的职能,因此是士人学子信奉的对象。他们合称“五文昌”,也称“五文昌帝君”“五文昌夫子”。

魁星星君

魁星星君又称“大魁夫子”“大魁星君”。因为魁星“屈曲相钧,似文字之书”,所以被民间认为是主宰文运的神人。魁星星君为蓝面凶相,左手捧墨斗,右手握笔;右脚踩鳌头,左脚踢星斗。握笔的意思就是用笔点定科举中第的人,踩鳌头意味独占鳌头,两者都是中第的好兆头。

梓潼帝君

梓潼帝君据说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张亚子。此人曾是西晋官员,后因战事殉国,成为四川梓潼地区的乡土神。唐代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逃到四川避难,据说梓潼神在万里桥迎接了他。梓潼神预言唐玄宗能成为太上皇。于是唐玄宗封他为左丞相。后来,唐僖宗也到四川避难,封梓潼神为济顺王。此后梓潼神名声在外,逐渐与文昌神合二为一,被民间认为是保护文运与考试的神灵。元代的仁宗皇帝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

文衡帝君

文衡帝君就是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也称“关圣帝君”,民间尊称他为关公。关公平日喜好读《左氏春秋》,常常手不释卷。又因其讲究忠义,因而被儒家的学子信奉。民间流传关公协管文昌武曲星,因而尊他为五文昌。

朱衣神君

朱衣神君又称为“文昌朱衣公”“朱衣星君”“紫阳天子”等等。据说朱衣神君身穿红色衣服,具有辨别文章优劣的能力。传说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见朱衣神君显灵,并发出感叹:“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后来由于误传,宋代的著名理学家朱熹就被当成了朱衣公。

纯阳帝君

“纯阳帝君”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据说吕洞宾年少时熟读经史,修道飞升时常常保佑考试的学子,并用黄粱梦点醒卢生,后被人尊为孚佑圣帝。人们在其神像旁睡觉,就是为了期待纯阳帝君能够示梦于人。

魁星有什么传说

魁星是古时读书人供奉的神仙。民间关于魁星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有几个版本在民间广为流传。

一个民间传说是,魁星生前是一个秀才,不仅聪明而且有才。据说他过目不忘,出口成章。然而,他的外表形象却与聪明才智成反比。他不但长相奇丑,而且还瘸了一条腿。纵然有很高的才学,但因为外表原因却屡次不中。当时的人都笑话他,甚至还写诗羞辱他:

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莫笑腰肢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然而魁星不在乎别的人的看法,一心发奋苦读,结果高中榜首。在殿试那一天,皇帝亲自面试,见魁星外表形象实在太差,顿时心里不悦。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那么多麻子啊?”魁星回答说:“麻面满天星。”皇帝又问:“你的腿为什么瘸了?”魁星回答说:“独脚跳龙门。”皇帝听了非常高兴,再看他的文章,写得果然是好。于是,皇帝就录用了他,钦点他为头名状元。后来,魁星升天,成为主管功名利禄的神。

另外一个传说,则带有悲剧性色彩。据说魁星才华出众,获得了考状元的资格。可是就在皇帝殿试的时候,皇帝见他外貌丑陋,不禁失望了,暗想:我泱泱大国就没有一个才貌双全的状元吗?要是让外貌如此丑陋的人做了状元,势必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最后皇帝御笔一挥,魁星榜上无名。魁星忍受不了这种打击与羞辱,就选择了投河自尽。幸运的是,河里的一只大鳌鱼救了他,并把他带到了天庭。玉帝见他才华横溢,于是封他为魁星,专门负责人才选拔。于是魁星成为了读书人信奉的对象。每当七月七魁星生日那天,读书人都会虔诚地祭拜。

“魁”是由“鬼”与“斗”组成。“鬼”代表魁星的面目丑陋;“斗”代表魁星才高八斗,也应了北斗星座。民间传说魁星手里的笔决定着文人的命运,固有“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笔不点头”的说法。

据说自此以后,皇宫正殿的台阶正中的石板雕刻上了龙和鳌鱼的图案,旁边还有一只魁斗。殿试完毕之后就要放榜,进士们都要站在皇宫门前的台阶下迎榜。高中状元的人则一手持魁斗,一脚站在鳌头之上,表明“独占鳌头”“一举夺魁”。

为什么比干被封为文曲星

在《封神演义》中,商纣王是一位有名的暴君,宠幸狐狸精附身的苏妲己。在苏妲己的魅惑下,商纣王骄奢淫逸,杀害了许多忠良贤臣。

商纣王的叔叔是少师比干,是一位十分正直与贤能的人。传说比干小时候读书非常用心,即使走在路上也不忘学习。有一天,比干边看书边往家走,路上忽然遇到了女娲娘娘。女娲娘娘将一颗七窍玲珑心赐给了比干,希望他将来做一个正直贤能的人,好好辅佐国君处理国事。

后来商纣王继位,虽然最初也做了几件有利于国家的事情,但之后他变得荒淫无道,整天与苏妲己饮酒作乐。他还宠信费仲、尤浑等奸佞小人,以致朝纲败坏。比干身为纣王的叔父,曾多次劝说商纣王废掉苏妲己,并且远离那些小人。但商纣王根本就听不进比干的话,照旧荒淫无度,而比干因此被苏妲己等人憎恨。

有一天晚上,比干奉命去鹿台迎接群仙,酒过三巡之后,发现那些所谓的神仙都是妖狐变化而成。于是比干悄悄吩咐武成王黄飞虎火烧苏妲己的狐族。后来,比干还将一件狐皮大衣献给苏妲己,希望苏妲己能够收敛,不要再蛊惑君心。然而苏妲己非但没有悔过之心,反而更加记恨比干,于是就伙同雉鸡精胡喜媚设下了一条毒计。

有一天,商纣王和苏妲己在摘星楼上寻欢作乐,忽然苏妲己昏死了过去。商纣王一下就慌了神,赶紧命人传太医。胡喜媚对他说:“妲己娘娘旧疾复发,需得玲珑心做药引,才能痊愈。听闻丞相比干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可以借一片给娘娘服下。”商纣王一听,赶紧传唤比干进宫,跟比干说要借其心一用。比干万万没想到,商纣王会为了一个妖妃而害自己。比干接过匕首就把自己的心挖了出来,然后转身就离开了。

比干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位卖空心菜的妇人,问她:“菜没有心能活,如果人没有心,还能活吗?”妇人回答说:“人没有心,自然就不能活了。”比干听后,口吐鲜血,没多久就断了气。

后来,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周武王推翻殷商统治,斩杀苏妲己,建立了西周。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搭建封神台,封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有功之士为神仙。比干虽然不是战死在沙场,但他是一代忠臣,于是姜子牙便封他为“文曲星君”。

员外郎与财神有什么关系

员外郎简称员外,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这种官职还跟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联系非常密切。

唐朝贞观之前,员外郎全称考功员外郎,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到了唐代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认为员外郎地位、声望都不高,于是就由礼部侍郎代替考功员外郎主持科举考试。并且,这成为此后一直沿袭的一种定制。到了明代以后,考功员外郎完全与科举考试没有了关系,成为了一种闲职。当时的地主或是商人只要花钱就能做员外郎,因而员外郎渐渐地与财富有了关系。

这样一来,有了财富就可以得到仕途功名,那些十年寒窗苦读都是浮云。做到了高官,自然就有了厚禄与财富。作为禄星的员外郎,本是保佑士子们科举及第、金榜题名,又同时具有了财神的职能,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再者,福星也有富贵之意,于是禄星的员外角色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如此一来,禄星开始了角色转变,后来慢慢成为了送子神仙。

禄神为什么有“送子”的职能

早在几百年前的戏剧唱本中,就出现了“禄星抱子下凡尘”“禄星送子下祥云”等唱词。在一些传统的风俗画中,我们也能常常看到禄神抱着一个小孩,或是用手拉着一个小孩。可见禄神早已成为送子的神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送子与禄密切相关,因为人们都是期望得到贵子,而高官厚禄就是贵。于是民间就赋予了禄神的送子职能。

民间传说的送子张仙被认为是送子的禄神,其原型就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据说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5年,灭掉了后蜀政权。孟昶向宋朝投降,就连他最爱的花蕊夫人也被赵匡胤纳入了后宫。没多久,孟昶就不明缘由地暴毙身亡。花蕊夫人不忘旧主,时常回忆起与孟昶的快乐时光。于是,她画了一幅孟昶挟弓射猎的画像,挂在了房间里。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来到花蕊夫人的房间,发现了这幅画像,就问她:“这个男人是谁啊?”花蕊夫人不敢告诉赵匡胤实情,于是就说道:“画中之人是蜀地人人皆知的张神仙,虔诚供奉他的人会有子嗣。”就这样,花蕊夫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除了自己的危机。

据说宋嘉祐年间,宋仁宗年过半百,依旧膝下无子。有一天夜里,宋仁宗梦见了一位挟带弹弓的男子,听男子说道:“陛下因为受到天狗的影响,所以才一直没有儿子。我今天来就是帮你驱逐天狗。”宋仁宗问他是谁,那人说道:“我就是桂宫张仙,专门为人间送子。天狗不仅掩藏天上的日月,而且还吞食人间的小儿,只要我一出现,它就不敢造次。”宋仁宗从梦中醒来之后,非常高兴,于是就命人在寝宫里悬挂了张仙的画像。后来,张仙流传到民间,成为了送子神。

禄神张天师有什么传说

民间传说中,禄星被称为送子张仙,而关于这位张仙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张仙就是后蜀皇帝孟昶,另一种说法是说他是道士张远霄。

古代传说中,天狗负责看守天门,监视百官的行动。然而,它却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因为在古代民俗观念看来,世间金榜题名的人物都是天上星官下凡托生的。把守天门的天狗阻挡了星官下界,因而就招来了望子成龙的父母的愤怒。

于是,古代的天文学家们便在天狗前方安置了一张弓,命名为弧矢星,其箭头正好对着天狗的头部。然而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明显,人们发现中状元的只是少数人。于是人们怀疑弧矢星没有管住天狗,因而导致孩子们的锦绣前程被破坏。在这种情况下神射手张远霄应运而生。他不仅保佑星官顺利下凡托生,而且还能保佑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张远霄本是蜀地的一个道士,其弹弓绝技最堪称道。张远霄的弹弓是神仙“四目老翁”送给他的,他经常用弹弓射出弹丸,帮助人们化解灾难。因此,附近的人家遇到作乱的妖魔鬼怪,都会请他前去帮忙。他还经常朝着天上射弹丸,人们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专打天上的孤辰寡宿,如此一来世间的人就可以有子嗣了。”人们在田地耕作的时候,经常能够捡到坠落下来的弹丸,捡到的人预兆得子。弹丸上还有红点,不孕的女人如果随身携带一颗,就能生出儿子。

传说北宋的苏洵在没有儿子之前,有一次在一家店里,看到了一幅张仙的画像,听闻只要虔诚敬拜,就能得子。于是,苏洵就用身上的玉环换了这幅画像。回家之后,苏洵供奉张仙的画像,后来果然有了两个儿子,即苏轼、苏辙。后来,两兄弟参加科举考试,结果两人都考中进士,轰动了整个朝野。因此,苏洵特意写了《题张仙画像》把张仙送子灵验的故事记载了下来。

对张仙的信仰逐渐在民间流行起来,人们纷纷敬拜张仙。于是,张仙成为送子神仙,加入福禄寿阵容,取代员外郎,担当起禄星神职。

梓潼神张亚子有什么传说

传说张亚子曾是雷神,也有传说说他是蛇精。总之是一位本不起眼的小神。直到东晋时期,他的声誉才日益隆起。公元前139年,后秦的姚苌在梓潼山遇到了一位仙人。仙人对他说:“你赶紧赶回秦地去吧,那里不能没有君主。”姚苌问仙人姓名,仙人自称是张亚子。姚苌回到秦地后,没多久就称帝,为了感谢张亚子,就在秦地为张亚子立庙,其香火渐渐旺盛了起来。

还有传说梓潼神张亚子是由蜀人张育与张亚子两人合并而成的仙人,是由历史人物演化而成。东晋时期,蜀人张育自立为王,带兵抗击前秦苻坚,在战斗中不幸殉职。蜀人为了纪念张育便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他建立了庙宇,尊奉他为雷泽龙神。当时,梓潼神张亚子的庙宇也在七曲山,于是后人就把他们合称为张亚子。在蜀人张育事迹的基础上,民间演绎出了关于张亚子的传说。

梓潼神张亚子在读书人中有很高的声望,据说他能从众人之中看出谁能做宰相。北宋的《铁围山丛谈》中说:士大夫经过梓潼神祠,如果遇到风雨相送,将来定会官居宰相;进士则能高中状元。因此梓潼神张亚子就有了风雨送贵人的传说。

宋代的王安石曾在小时候跟父亲出行,路经梓潼文昌庙,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雨。王安石父子赶紧躲进庙里避雨。庙里还有一位书生,见到这场风雨心里异常兴奋。他认为自己日后定能高中,因而变得自负轻狂。谁知在此后的考试中,这位书生名落孙山。失意的书生后来到梓潼文昌庙,向庙里的人抱怨说:“风雨送贵人的说法,一点儿也不灵验。”庙里的人也是一头雾水,暗忖道:“梓潼神不灵验了吗?”

然而,多年以后,王安石却高中状元,后来还当了宰相。于是梓潼人们又相信风雨送贵人的说法是灵验的。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

梓潼神演变成禄神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传闻

梓潼神是道教中主管仕途禄运的大神,在演变为禄神的过程中,有许多“显灵”的趣闻。

宋徽宗时的翰林学士叶梦得所著的《崖下放言》中记载:

在宋真宗年间,有两位来自西蜀的举人,夜里路过剑门张亚子庙的时候,恰逢风雪天气。两人无法前进,只得在庙里过夜。朦胧之中,只见神灵聚集在庙里。其中一位神人说:“我们奉天命作一篇明年状元赋,我们来商议一下议题。”众神经过协商,确定以“铸鼎象物”为题,写成了一篇文章,并大声朗读。众神还把明年的状元的魂魄招来,将文章传授给了他。两位西蜀举人在一旁默默记下了文章内容,以为来年定能高中。殿试的时候,皇帝让学子们写一篇《铸鼎象物赋》。而两位西蜀举人却因为紧张忘光了之前的文章内容,于是不知该如何答题。两位西蜀举人最终没有金榜题名,于是买了一份状元文章,发现内容与庙里神人传授的丝毫不差。两人在失望之余,选择了入山归隐。

梓潼神用托梦的方式,把试题泄露给状元,其实就是把文昌神的职能加到了梓潼神身上。这一举动对梓潼神的信仰传播起到了宣传作用。

梓潼神张亚子为什么会成为文昌帝君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开始兴起,伴随而来的是禄星也开始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科举考试是平民百姓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条途径,虽然最后只有少部分人能成为幸运者,但这毕竟是人们的机会。

古代的科举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今日的高考,人们为了能通过“独木桥”便寻求神灵的帮助。在众多神灵当中,梓潼神张亚子被当成了禄神,成为文昌帝君。

张亚子之所以能成为文昌帝君,是缘于宋徽宗主持的一场规模盛大的道教大会。公元1114年,信奉道教的宋徽宗举行道教大会,约有千名道士参加,所以这次大会也被称为“千道会”。大会的主要目的是请神。道士们纷纷向天地祷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请天上的神仙下凡。下凡的神仙不仅能享用丰盛的供品,而且还会被皇帝加封新官职。

在众神之中,来自巴蜀的梓潼神张亚子成为大会的焦点。经过讨论,宋徽宗加封他为掌管天上文昌宫的神,同时负责人间的司禄赏功晋爵。于是梓潼神开始行使文昌帝君的职能。

公元1316年,元仁宗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由于元仁宗用文昌六星中的司禄星之名诏封梓潼神,所以文昌星神与梓潼神合二为一,称“文昌帝君”。于是,民间称梓潼神为文昌帝君或是梓潼神君。

文昌帝君有什么灵验的故事

文昌帝君是读书人敬拜的神灵,是士子们心中的偶像,主要是因为他掌管禄运与文运,主宰着士人学子的命运。因而民间为了祈禄拜官就信奉文昌帝君。进而许多因为敬拜文昌帝君而科考中第,或是加官晋禄的灵验佳话在世上广为流传。

据说宋代的丞相何文缜还是举人的时候,要去京城考试。当他路过梓潼县之时,本想去附近的庙宇祭拜文昌神像,可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就忘记了这件事情。后来在半路上,何文缜又想了这件事情,于是就朝着庙宇的方向拜了几拜,并且在心里默默祷告了一番。

当天夜里,进入睡梦中的何文缜梦见自己来到了梓潼的庙宇,在窗前打坐。须臾,何文缜发现一卷文书从窗户口被人丢了进来。他打开文书一看,上面写了许多字,其中有三句是这样的:皇帝会录取十个人,而你就是第一名,以后你还会升官。何文缜不太相信,又继续打坐。一会儿,他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对他说:“这次殿试你肯定是第一名。皇帝出的考题是关于道家的内容。”距离开考之前半个月,何文缜就到了京城。在这期间,他苦读与研究了河上公作注的《道德经》。到了殿试那一天,皇帝策问的内容就是关于“道”的。结果,何文缜果真是头名状元。

文昌帝君因为灵验,故而很快奠定了自己在民间信仰中的地位。读书人虽然知道文昌帝君是民间传说的神灵,可为了功名利禄,还是对文昌帝君顶礼膜拜,希望文昌帝君能让自己的文运与仕途都通达无碍。

包拯是文曲星转世吗

历史上的包拯,字希仁,庐州人,于公元1027年中进士。此后,他出任地方官职,后因政绩显著被提拔为监察御史、龙图阁大学士兼开封知府。为官期间,包拯不畏强权、不徇私情,真正做到了清明廉洁。当时的人这样称赞他:“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更有“包青天”的美誉。后又任枢密副使、三司使等职,死后谥曰孝肃。

人们把包公的事迹改编成了戏剧、小说等,其清正的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包拯死后,民间产生了许多关于包拯的传说。其中一种说法是:包拯是天上的文曲星转世。

在道教神仙体系中,文曲星是主管人类功名官禄、学业文运的神仙,因而被广大的学子崇拜。传说宋真宗一直没有孩子,没有后代继承他的皇位。玉皇大帝为了让赵氏江山能延续下去,便决定派紫微星下凡。与此同时,还派出文曲星、武曲星下凡助紫微星一臂之力。然而,太白星君由于粗心大意,不小心将文曲星与武曲星的躯体换掉了,于是原本俊美的文曲星下凡成了黑面的包公。太上老君又替包公打开天眼,给了他白天审阳、夜间断阴的能力。

民间还有一个关于包拯的传说,说他是禄神。禄神就是掌管文运官禄的神人。据说包公死后,玉皇大帝考虑到他为大宋江山做出了巨大贡献,就封他为禄神。同时,玉帝还赋予他监督人间百官的权力。为的就是避免“盗、淫、贪、贿、欺、骗等邪恶之事”和“冤假错案”发生。

如此一来,包公不但是“文曲星”而且还是“禄神”,因而在民间深受崇拜。读书的学子们敬拜包公,目的是在学业上取得佳绩,能顺利步入仕途。

文昌帝君的坐骑有什么来头

按照道教的说法,文昌帝君被玉皇大帝封为掌管人间禄运与文运的大神之后,同时还掌管人间禄籍。禄籍记载了人的及第、升官,以及禄位官爵,可谓非常机密,事关重大。因而文昌帝君对于自己的言行举动都非常注意。就连他乘坐的白骡马也是来头不小。

民间传说张亚子曾被变为七星箭鱼,困于陷龙池。有一天,迦耶佛路过此地,把张亚子救了出来。迦耶佛还将一根灵山荆竹竿送给了张亚子,让他当坐骑用。神奇的是,就在张亚子骑上荆竹竿之后,荆竹竿忽然变成了一匹白色的骏马。而等张亚子从马上跳下来,白马就又变成了荆竹竿。张亚子谢过迦耶佛的救命之恩,以及赐给自己灵山神物的恩情后,就去川陕道上找自己的师傅去了。

有一次,张亚子跟随师傅出门讲学,把荆竹竿放在了厨房的门后边。师娘做饭的时候,顺手用这支荆竹竿拨弄了一下火,之后又把荆竹竿丢在了原处。晚上,张亚子和师傅回到了家里,他一见荆竹竿被烧坏了,便伤心地哭了起来。师傅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师娘做饭的时候,把我的马腿烧黑了,还把我的马尾巴烧掉了。”说完,张亚子就骑上荆竹竿,只见荆竹竿变成了一匹大白骡马,身上的斑点密布,四腿漆黑,只长着一根小尾巴。

然而这匹大白骡马也绝非凡尘俗物。据说,这匹大白骡马走起路来非常稳当,不会把人间禄籍的秘密给掉落出来。此外这匹大白骡马口不能言,也就不会把禄籍的消息透露给别人。

为什么要让天聋地哑守护禄籍

文昌帝君有两位贴身侍童,一位叫天聋,一位叫地哑。“天”“地”暗示文昌帝君是由天星与地神两者结合而成。文昌帝君既要忙碌天上的事情,又要履行自己在人间的职责,经常忙得汗流浃背,因此其中一个侍童就专门负责给文昌帝君打扇驱热。另一个侍童整天背着一个口袋,并且双手紧紧握着袋口。究竟里面装着什么,让侍童如此小心谨慎呢?

据说,口袋里装的是文人禄运的簿册,也就是禄籍。文昌帝君让一聋一哑两个侍童看守禄籍,其实是有原因的。聋的侍童听不到文昌帝君的话,因而也就听不到禄籍的秘密。而哑巴侍童不会说话,因而就不会把禄籍的消息告诉别人。如果天聋地哑想要泄密,势必会比手画脚交流信息,就会暴露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就是犯下了天条。违背天条的人,就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受尽各种痛苦的折磨。

因此文昌帝君让天聋地哑守护禄籍,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试想,如果让两个口齿伶俐的侍童来守护,就不敢保证他们不会将禄籍的信息泄露。毕竟,禄籍的信息对于士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

文昌帝君把天聋地哑当作自己的亲信,其实从现实意义来说,是反映了士子们对考官的不信任,以及对科考黑幕的不满。因为在现实科举考试中,考官们对士子的命运有时起着决定性作用。考官手里的“题名录”就好比是禄籍,有的考官徇私舞弊,结果导致了科考的不公平。

随着科举制的发展,虽然防弊措施不断严密,但作弊的手段也日益巧妙。有些士子更是胆大,为了得到功名,竟贿赂考官,打通关节。

在明代,有一年顺天府组织乡试。有一位名叫郑汝矿的考生,他本是一个不学无术没有半点文采的家伙。为了能够在乡试中榜上有名,便花钱买通了顺天府主考官,请求主考官给他开绿灯。主考官也是胆大妄为,竟然收取了郑汝矿的好处。在批阅卷子的时候,主考官把优秀考生的卷子与郑汝矿的卷子互换,结果郑汝矿乡试高中。然而纸包不住火,没多久就有人告发了郑汝矿。吏部经过调查核实之后,就把舞弊的郑汝矿和主考官刑枷示众。

考官掌握录取大权,点中的人就可以及第,进而加官晋禄。而那些不中的人,则依旧是穷酸书生。因此士子非常不愿意看到科场舞弊。他们把希望寄在了文昌帝君身上,希望文昌帝君不要泄露禄籍的消息,避免科场上出现“内定”的情况,从而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性。

于是学子们就在自己崇拜的大神身边,安排了天聋地哑两位侍童,通过他们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苦心。因此,在文昌帝君的画像或是塑像身边,都有天聋地哑。他们也接受士子们的香火和敬拜,可谓是一对小禄神。

“贯索犯文昌”是怎么回事

古时读书人抬头望见文昌宫,心中顿时会产生崇敬之情。然而读书人在顶礼膜拜文昌宫的时候,时而会喜,时而会忧。前面提到过,看见文昌宫闪耀明亮,读书人高兴,因为这预示着文运昌达,是加官晋禄的好兆头。如果见到文昌宫黯淡无光,读书人就会愁上眉头,因为这表明文昌宫遭受到了其他星辰的侵犯,预示着文运衰竭,是非常不好的兆头。

民间有“贯索犯文昌”的说法。《儒林外史》中对这种说法做了详细描述:“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指着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话犹未了,忽然起一阵怪风,刮得树木都飕飕地响,水面上的禽鸟格格惊起了许多,睁眼看时,只见天上纷纷有百十个小星,都坠向东南角上去了。王冕道:‘天可怜见,降下这一伙星君去维持文运,我们是不及见了。'”

王冕是明代初期的名士,他看到的这次文昌宫被侵犯的事件,据说是发生在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四年的夏天。“贯索”是星座名称,指九颗星星连锁在一起。民间认为这是凶星,象征着牢狱之灾。“贯索犯文昌”就是说象征牢狱之灾的贯索星侵犯了主管文运的文昌星,给世间的文人带来了厄运。它是文运不顺,仕途多艰的不祥之兆。

《儒林外史》中塑造了许多儒林之士,他们在科举道路上非常不顺利,正好验证了“贯索犯文昌”的这种说法。书生周进,将自己一生的精力放在了考取功名、获得官禄之上。然而不幸的是,由于文昌宫被侵犯,周进的文运不顺,直到六十岁还是一个童生。

“贯索犯文昌”虽然给一代文人带来了厄运,阻碍了他们的科举仕途,但文昌宫却还是眷顾了他们,在他们遭遇不幸之际,降下了一伙小星斗以维持文运。于是周进最后中了举人、进士,进而当了御史、国子监司业,可谓一帆风顺。正如那句话说:“文昌不负有心人,河东之水可向西。”

“彗星扫文昌”是指什么

彗星被民间称为“扫把星”“妖星”,是象征大凶的行星。因为彗星形状如扫帚,给人以神秘之感,所以民间认为天上出现彗星,就意味着灾祸要降临。“彗星扫文昌”意味着文昌宫遭到侵犯,世间的文人官仕要有大难。

“彗星扫文昌”的说法出现于明代。星象家认为明朝武宗正德年间大太监刘瑾专权,就是“彗星扫文昌”在世间的反映。刘瑾因为深受明武宗的信任,成为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是明朝十二监中最具权势的太监职位,负责完成明朝国家决策中“批红”的部分。刘瑾坐到了这个位置,几乎相当于权倾天下。刘瑾不仅控制了东厂和西厂,而且还加设了内行厂,派锦衣卫特务到处逮捕、迫害与他不和的官吏。朝中的正直官员大都遭受了他的迫害。各地官员至京朝觐,都要向他行贿,谓之“见面礼”,动辄白银千两,有的高达五千两。有人为了行贿,只好贷于京师富豪,时人称为“京债”。凡官员升迁赴任,回京述职,都得给他送礼。

刘瑾甚至还掌控内阁,随意驱逐大臣,其贪婪专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这些正是文运之灾、官途之灾,人们认为是因为文昌宫被彗星侵犯所造成的。

虽然这种说法比较牵强,无事实依据,但它反映了文昌宫在士人心中的重要与神圣。

古代读书人奉文昌宫为神明,其根本原因是他们并不懂得星辰运行变化的规律,因而才会把星辰与人相混同,把星辰的变化与人的吉凶祸福相联系。

“五星聚”有什么说法

民间的“五星聚”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天象,说的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同时聚集在同一个星域范围内。民间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吉利的征兆。如果五大行星在同一线上,就好比是一条线上穿了五颗珠子,被称为“五星连珠”。这种天象更是吉祥无比,只是出现的次数极少。

据统计,从公元前11世纪到明朝嘉靖年间,“五星聚”的天象总共出现了九次。其中只有两次是“五星连珠”。星学家认为这种天象的出现都是中国历史上大治之世的反映。如五星聚于房宿,表明殷商衰落,西周兴盛。五星聚与东井,正应验了大汉帝国兴起。到了唐代,五星聚于房宿,唐王朝出现了“开元盛世”。

在两千多年之内出现的“五星聚”中,有三次是聚于奎宿,其中有两次发生在北宋初期。更吉利的是,有一次是“五星连珠于奎”。于是民间认为这是宋代兴盛的大吉之兆。民间还有人认为奎宿主管文运,所以“五星连珠于奎”是文章极盛、文运极兴的大祥之兆。

还有一次“五星聚奎”现象出现在明代开国初期,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倡导科举,重视文士。这一次天象也被认为是文运昌达、文人得志的吉祥之兆。

总的来说,将奎宿当成主管文章与文运的星辰,并对其敬仰,在民间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文魁”为什么少一撇

古代的乡试在八月举行,因此也被称为“秋闱”。考试过后一个月,正值桂花盛开的时候,就会放榜。学子在乡试中高中,就成为举人。新科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第六名之后的举人称为文魁。一旦考中举人,朝廷就会奖励举人20两牌坊银和顶戴衣帽以及匾额。举人须把匾额悬挂在住宅大门之上,还可以在门前树立牌坊。

清代光绪年间,举人戴捷鲲考中了乡试第三十一名,右院副巡按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徐宗干送给了他一块“文魁匾”。奇怪的是,匾上的“魁”字的左上角少了一撇。这是为什么呢?

据民间相传,戴捷鲲老先生是一个满腹经纶的人,最初在家乡当私塾先生。戴先生教出了一批非常有出息的学生,其中有三个人还考上了状元。有一年,戴先生过八十大寿,他教过的学生都前来为他祝寿。在祝寿之前,戴先生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该如何安排三个状元学生的祝寿顺序。戴先生想了好几天也没有想出办法。于是,戴先生就去向光绪皇帝请教。光绪皇帝听了,就写了一道圣旨给他,上面写着“芹泮重馨”。意思就是说,芹菜花的香味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你是老师,就重名声不重地位吧!你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名声,就是因为你教出了三个状元。可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因此就无所谓是不是状元,也就没有谁先谁后的忧虑了。

戴捷鲲虽然教出了三个状元,但是状元上面还有皇帝。虽然他享有“文魁”的名声,可是这魁字最上面的一笔,还是应该由权力最大的皇帝来填补才符合正理。民间还认为,戴捷鲲老先生一生谦虚谨慎,希望子孙一代胜过一代。于是他的“文魁”名誉不能封顶,如果封了顶,就意味着子孙再也无法超越前人了。

除了“文魁匾”具有特点外,“魁星楼”三子也有特点。民间认为“魁”字少一撇,意味着祛除鬼气,堂堂正正做人;“星”字中的下半部分少一撇,意味着做人要顺应自然;“楼”字多一笔,意味着读书要多用心,才能博学多才。

许士林是文曲星转世吗

在中国神话传说体系中,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民间认为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民间有许多人被称为“文曲星下凡”, 《白蛇传》中的许士林就是其中一个。

许士林是白素贞和许仙的儿子。最初许仙与白素贞开设药铺救人,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然而法海却一直想要除去白素贞。在白素贞生下孩子许士林之后,法海趁着白素贞法力尽失,把白素贞镇压在了雷峰塔下。法海对白素贞说:“二十年之后,待文曲星高中状元之时,就是你离开雷峰塔的时候。”许仙见白素贞被压在塔下,悲痛不已,于是把许士林交给姐姐抚养,自己孤身前往金山寺出家。

二十年后,许士林长大成人。他从姑父、姑母那里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之后,决定发愤图强,救出亲生母亲白素贞。后来许士林在大难临头的时候,白素贞为了救许士林强行冲出了雷峰塔。然而,却遭到了更为严厉的刑罚,那就是“除非西湖水干,雷峰塔倒,否则永世不能出塔。”

后来,许士林全力以赴,并最终高中状元。许士林去雷峰塔前祭拜,用孝心感动了上天,白素贞得以出塔,与家人团聚。

文天祥是文曲星转世吗

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英雄,二十一岁那年考取进士第一,曾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因而在民间,文天祥也被认为是文曲星下凡。

文天祥小的时候,就非常仰慕那些英雄人物,还读了不少忠臣列传方面的书籍。有一次,他到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见到了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遗像。文天祥对他们既佩服又羡慕,希望将来能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文天祥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文仪是个读书人,一生没有步入仕途,只是与书相伴。文仪学富五车,精通儒家的经史子集,并且还涉猎了天文、地理、中医、占卜之书。文天祥之所以文辞出众,与他父亲文仪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宋理宗宝佑四年,文天祥前往京师临安参加科举考试,顺利通过了会试。在殿试之前,文天祥染上了病,但仍然忍着病痛进了考场。进门的时候,由于非常拥挤,文天祥出了一身汗,顿时觉得舒服了许多,就连头脑也不再昏昏沉沉了。文天祥见到试卷上的考题,稍微思考一下,就直接下笔成章。考试结束后,考官把他的卷子列为第七名。不过卷子还要经过理宗复审,才能定出最终的名次。

理宗亲临集英殿复审考生的卷子,当时参与复审考卷的还有一个著名学者,名叫王应麟。他见到文天祥的卷子,不禁发出了感叹。理宗拆开试卷一看,考生姓名是文天祥,觉得很吉利,高兴地说:“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这是大宋朝有瑞气的预兆啊。”于是就把文天祥的卷子列为第一。就这样二十一岁的文天祥考取一甲进士第一名,是为状元。

范仲淹是文曲星转世吗

民间相传宋代的范仲淹也是天上文曲星转世。范仲淹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谢氏孤苦伶仃,就带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到了朱文翰家里。此后,范仲淹改名朱说,并在朱家成长。

范仲淹自幼读书就非常刻苦,为了磨炼自己,他常常去附近长白山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每天天一亮,他就开始诵读诗书,直到很晚才睡觉。庙里的和尚都对他印象深刻。那时,范仲淹过着极为贫苦的生活。每天只煮一锅粥,等粥凉了,就把粥划分为四份儿,早晚各吃两份,就着几根腌菜下肚。吃完凉粥与腌菜,范仲淹就继续读书,一刻时光也不轻易浪费。虽然每天划粥断齑,但范仲淹丝毫不在意这种贫苦的生活,反而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读书上面。

三年时光很快就过去了,范仲淹几乎把当地的所有书籍读了一遍。后来,为了满足求知欲望,范仲淹决定离开朱家,去远方求学,等到有了成就的那一天,再回来对母亲尽孝道。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范仲淹已年满二十三岁。他来到了睢阳应天府书院。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校舍不仅规模大,而且藏书也多。后来宋仁宗下旨将应天府书院改为南京国子监,与东京开封国子监、西京洛阳国子监并列成为北宋时全国最高学府。

此外,这里聚集了许多优秀的老师与学生。在这座书院读书,既可以得到名师的指点,又可以与同学们相互交流。对范仲淹来说,这里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可以免费就学。范仲淹来到这所知识殿堂,每天不分昼夜发愤苦读。他的一个同学,是南京留守的儿子,见他天天吃粥,便打算送一些美食给范仲淹。然而范仲淹一口也没有吃,任由美味佳肴发了霉。

同学责备他的时候,范仲淹才解释说:“我已经习惯了吃冷粥、吃腌菜的生活。如果我只想着享受美味佳肴,那么我以后就吃不下冷粥与腌菜了。”范仲淹的生活跟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很相似,虽然只有一碗饭、一瓢水,住在陋巷,但依旧能从中找到读书的乐趣。

有一次,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去朝拜太清宫,途中路过南京。一时间,南京城变得非常热闹,人们都争相一睹龙颜。然而范仲淹却没有去凑热闹,而是一个人闭门苦读。有个同学对他说:“赶紧出去看看皇帝吧,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不要错过啊。”但范仲淹只说了一句:“将来见皇帝也不迟。”接着就继续读书去了。第二年,范仲淹通过科举考试,中榜成为了一名进士。在崇政殿参加御试时,他第一次见到了宋真宗。后来还荣赴了御赐的宴席,并把母亲接来赡养。从此开始了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