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错误的根源
人体是由25%的干物质(溶质)和75%的水(溶剂)构成的。据说,大脑组织的85%是水。化学有一套成熟的科学指标体系,也是一套包罗广泛的知识体系,我们用化学方法探讨人体的运转机制和体内溶质的结构时,当然会以化学知识为前提。
因此,我们会假定溶解结构是个反应调节器,调节着人体的所有功能。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旧模式来研究一下人体,假定人体的水分仅仅是一种溶剂,一种填充空间的材料,一种运输工具。这种观念与用试管做化学实验没有什么不同,我们没有赋予溶剂别的功能。人类有了系统的知识后,通过教育一代代的传递承袭,我们的现代医学认识就源自这里。我们把溶质视为调节器,把水视为溶剂和体内的运输工具,仅此而已。今天,我们甚至还会把人体视为一支大“试管”,装满了各种不同性质的固体物质,水只不过是无足轻重的“填充材料”。
在科学中,人们认为只有溶质(也就是溶于血液的物质,或血液携带的物质和血液中的血清)才能调节人体的各种活动,调节人体对水分(溶剂)的吸纳。人们普遍认为,人体能自动调节水分的配置。水无处不在,不花钱就能得到,身体决不会亏待自己,一缺水就会补足。
有了这样的错误认识,人们在进行应用医学研究时全都盯着一个方向:找到致病的“特殊”物质。因此,只要医生怀疑患者有什么异常或波动,在没有提出清晰、明确的治疗办法前,先用化验来查找病因。因此,除了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外,所有治疗方法都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症状,却治标不治本。一般来说,高血压是治不好的,一个人只要得了高血压,终生都得服药;哮喘病也是治不好的,一旦得了哮喘病,吸入剂就得形影不离;消化道溃疡是不能根治的,病人必须随时携带抗酸剂;过敏症是治不好的,必须依赖药物控制;关节炎是治不好的,病人迟早会成为跛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由于对水有这样一种根本性的认识,人们普遍认为“口干”是身体缺水的表现,进而推断,只要“口不干”,就说明人体内水分充足,运行良好。从医学上讲,这是十分荒谬的,足以使人误入歧途。人们为治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找不到一劳永逸的防治办法。
我曾经对3000多名消化道溃疡患者做过临床观察,只用水治病,并将结果公之于众。在整个医学界我第一个发现,这种“经典疾病”对水——做出了反应。从临床角度看,这种现象与饥渴症很相似。在同样的外部环境和临床条件下,水对别的“疾病”好像也起作用。大量研究证实了我的临床观察。人体内有一个完整的信号系统,能够发出复杂的缺水信号,每当缺水时就会自我调整。
综合临床研究和文献查询,我认为,想要战胜“疾病”,就必须改变当今主导人体应用研究的模式。现行的临床医学显然是建立在错误的假设和不准确的前提上的。否则,人们怎能长期忽视或视而不见水代谢的紊乱问题?迄今为止,人们一直认为,“口干”是脱水的惟一信号。我刚才解释过,“口干”是身体极度脱水发出的最后信号。在发出“口干”信号前,脱水已经存在了,并且危及到身体健康。早期的研究者已经发现,即便身体其他部分相对脱水,为了咀嚼和吞咽食物,口腔也会分泌唾液。
当然,只有长期、持续缺水才会引发慢性缺水症。缺水症和其他紊乱性疾病有相似之处,比如,缺少维生素C的人容易得败血症,缺少维生素B的人容易得脚气,缺少铁元素的人容易患贫血,缺少维生素D的人容易患佝偻,治疗这些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缺什么补什么。因此,只要我们明白慢性脱水症能引发什么并发症,预防与早期治疗就比较简单。
虽然我的医学研究报告经过了同伴的审核,我在1987年国际癌症大会作嘉宾发言前,巴理·肯德勒博士就写信肯定了我在《导致疾病的慢性脱水症》一文中的科学观点(他的信附在第10页上)。你们会看到,我引用了一些参考文献,说明慢性脱水症是多种人体衰退性疾病的根源,巴理·肯德勒博士甚至查阅了我引用的重要参考文献。这些疾病的成因迄今尚不清楚。你要是翻阅医学教科书,就会读到上千页的空话,只要涉及人体主要疾病的原因,所有病例的结论都如出一辙:“病因不详。”
尊敬的F·巴特曼博士:
我有幸拜读了您的部分大作,您讲述了水的重要意义,谈到了慢性脱水症与病源学的关系,我仔细查阅了您引用的参考文献,尤其是刊登在《抗癌研究》(1987∶7∶971)和《简明医学科学》第1期的论文提到的文献。
我发现,您引用的每份文献都很恰当,它们有力地支持了您的假说,即:从溶质模式改换到溶剂代谢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我的结论是:您的研究和观念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您提出的新观念若能被医学人士和公众接受,将对公众健康和医疗保健经济产生重大的、积极的影响。因此,我将竭力宣传您的重大发现。
致
诚挚敬意
巴理·S·肯德勒博士
曼哈顿学院
生物学副教授
纽约医学院
营养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