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人际交往有学问,未可全抛一片心(5)
10.容忍有度,事不过三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会把那些善于容忍别人的人当做是他们懦弱无能的表现,凡事总喜欢占别人的便宜。对方出于面子总是一忍再忍,可是忍耐总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不可能无限制地忍让下去。世上任何事情关键在于一个“度”,能否做好这个度,是人生的智慧与学问。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将忍耐作为人生的美德,然而凡事总有度,过犹则不及。过分地忍耐导致了一种相安无事、与世无争的处世哲学的诞生。对此,林语堂先生做出过一针见血的批评:“遇事忍耐为中国人的崇高品质,凡对中国有所了解的人都不否认这一点。然而这种品质走得太远了,以致成了中国人的恶习:中国人已经容忍了许多西方人从来不能容忍的暴政、动荡不安和腐败的统治,他们似乎认为这些也是自然法则的组成部分。”
一个过分忍耐的人终将会变得窝囊无能、缺乏个性。他们遇事总是礼让他人,自己吃亏。长此以往,别人会觉得他软弱可欺,逆来顺受。面对别人的咄咄逼人,他们不会据理力争,只能哑巴吃黄连。他们不会有自己的主见,只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一个甘于平庸、不思追求的人迟早会被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
一个长久忍耐的人终将会变得不求上进、虚度时日。人生只有在不断进取中才能长足发展、收获成功。如果一时的忍让仅仅是自己寻求进步的一个策略,是为了今后更大的发展,那是值得的。然而如果忍耐变成了因畏惧困难而选择逃避的借口,成为害怕失败的幌子,那么这种忍耐只会让人注定一生与失败相约,不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一个一味忍耐的人终将会显得缺乏自信、略显自卑。面临接踵而来的困难,面对生死攸关的抉择,他们不知如何处理,总是鼠首两端,因此他们迫于无奈,只能选择忍耐。这样的忍耐不是为了寻求发展的机会,而是对艰难困苦的妥协与退让。
常言道:“事不过三”。忍让总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一忍再忍。对于那些不知好歹的人,他们往往会得寸进尺,别人对他的忍让他却当做是好欺负的对象,得利后还会沾沾自喜,耍自己的小聪明。其实别人是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意把事情真相全盘托出。对于他们,在适当的时候要学会予以反击,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过分之处。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所收敛,不再为所欲为,目中无人。
杨波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同事中,他是最后一个到达的,所以他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对别人总是毕恭毕敬,不论做任何事情总是小心谨慎。如果工作中和别人发生了一些小矛盾,他总是一笑了之,从不据理力争。可是他的宽容却被有的同事认为是老实、窝囊的表现。遇上一些事情,杨波总是选择忍让,不和他们斤斤计较。终于有一天他觉得自己不能一再忍让,准备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来反击。
有一天,一位同事由于工作疏忽丢了图书馆的两本杂志,这原本是他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杨波毫不相干。可是这位同事却出坏主意,想把这个责任嫁祸于杨波。在一次会议上,领导追究起这件事情。那位同事当着领导的面故意栽赃陷害杨波。杨波觉得这是一个为自己“申冤”的好机会。他讲道:“各位领导与同事,能够和大家共事是我们的缘分。和大家在一起相处的日子是十分愉快的,可是有时难免会有一些小风波。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我总是告诉自己学会忍让,比如我会每天值日,这原本是轮流值班的,可是我并不在意,自己一人承担下来。然而这并不能代表遇上事情总让我一人扛。这起丢书事件,与我毫无瓜葛,我是第二天的班,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可是他却想把丢的书说成是我第二天丢的。我想这件事情放在谁的身上都会觉得很委屈,所以我在这里郑重声明,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我做人是有原则的,平时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我不会计较,但是涉及我个人名誉的问题我便不会客气,不再忍让,希望大家好自为之。”自从这件事情后,同事对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尤其是那位想陷害他的同事,更是对他刮目相看。
现实中,有的人会受到别人的刁难,往往是由于他的软弱造成的。一开始遇上小事情,他总是选择自己吃亏,所以别人就会把他认为是欺负的对象。在他面前,不论是讲话还是办事,总是采取一种盛气凌人的态度,总以为自己高高在上。当他们得逞后,他们在以后更会为所欲为。要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就必须学会强硬起来,只有自己腰杆挺直,别人才会对自己刮目相看。
一个人做人既不能与别人斤斤计较,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发生争执,吵得面红耳赤;也不能对别人过于软弱,让别人驾驭在自己之上,不分青红皂白,总是命令自己。容忍别人是要有一定的限度,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对于待人和善的人,对他们忍让是值得的;可是遇上唯利是图的人,就不值得对他们宽容。后者会把你的同情当做是盈利的机会,会利用你的同情来谋取自己的利益。这类人根本不值得宽容,对于他们只能是据理力争,毫不客气。
11.含蓄做人,过于直白易吃亏
讲话太直白经常会伤及别人的自尊,因此学会含蓄做人是人生的必修课。要沉着冷静面对各种考验,遇到问题分析要透彻,有深度,不能拘于肤浅片面,不要轻易发表自己武断的主张。
直白做人犹如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晶莹透彻,深可见底。它可以表现一个人坦荡的胸襟和透彻的心灵,然而直白讲话的人口无遮拦,极易将别人的私人小事作为自己津津乐道的故事大肆宣扬,闹得满城风雨。因此,直白的人容易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有时有的人愤世嫉俗,直言不讳,虽然一针见血,但是容易伤及无辜。有时别人不愿意对外人公开讲的话如果被直白的人当面讲出,会让别人当场尴尬,心存怨恨。过于直白的人不很得势,有点儿另类,有点儿离群索居的境遇。长此以往,他便会生活在孤独寂寞之中。更有甚者,由于他不正当的言论,极易使别人成为众矢之的,为人所诟病,为人所指责。另一方面,做人太直白,会让人觉得轻率,不很成熟。直白的人城府不深,见到不合理的人或事就要说几句,所以往往被认为是爱发牢骚的人。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讲话过多常失言,含蓄冷静方为佳。含蓄是人生处事的巧妙艺术,是睿智之士的特有专利。日常生活中,话讲得含蓄,原本直白的话语显得机智风趣;文章写得含蓄,作品则有耐人寻思、回味无穷的味道。含蓄中的机智可使生活中少几分尴尬与无奈;含蓄中的风趣在消除误会、化解矛盾之余,可以不露声色地探测对方的心路;含蓄中的幽默会使双方心照不宣地开怀大笑,一解忧愁和烦恼。
含蓄的语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交际场合,智者之间以含蓄解含蓄,上演聪明的对决与较量;官方场合,含蓄的言辞既可以避开自己的难言之隐,又不至于拒他人于千里之外;商业场合,含蓄的表达既能主动出击、赢得商机,也可使对方承受难以琢磨的心理压力;情场恋人之间的含蓄是传递情爱信息高明的招数,在暗暗地射出丘比特之箭之时,又可以准确地隐晦地表露心迹,表达爱意。
万事有度,过犹不及。做人太含蓄,太隐忍,遇到问题态度含糊支吾,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让人摸不着头脑,理不清脉络。含蓄的人一般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只用不易被人察觉的点头或摇头来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有时做出表态也是不置可否,唯唯诺诺。因此与太含蓄的人打交道很吃力与费解,看不清他的底牌,分不清他的路数,让人觉得这人太虚伪。所以长时间与太含蓄的人交往,容易让人心理设防,时间一长便会对他敬而远之。
某局长准备提拔自己的手下做自己的助手,他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了两个人身上。其中一人得知后,逢人便鼓吹自己的政治远见和发展谋略,声称自己有能力改变单位现状。他总是在公共场合尽量显示自己,引起其他人的重视和注意。最后局长觉得他心高气傲,野心勃勃,办事浮躁,以一句“像你这样能力太强的人,局里用不起”拒绝提拔他。而另一位则含蓄地表达:“我在没做成功之前,不敢随便许诺”。局长对他讲实际、求实效的工作作风表示认可,所以决定提拔他作为自己的助手。
有时有的人费尽心机地想达到目的,倒不如顺其自然。言多必有失,行多必有误。社会中有的人自诩为天才,怀才不遇,急于求成,经常说出“世界之大,唯我独尊”的豪言壮语来吸引别人的注意。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恃才傲物的人会让多心的领导觉得手下瞧不起自己,小庙里容不下大和尚!过分显示自己才华的人会让周围的人对他产生厌烦感和审美疲劳,因此会对他产生排斥的心理。
一群箭鱼在蔚蓝的海洋里邀游,由于认为自己锋利的嘴巴曾使凶猛的鲨鱼都望而生畏。所以它们自以为自己是海洋中最伟大的鱼种,无鱼可比。一次一艘远航轮船经过此地,箭鱼的首领第一个冲上前去,傲慢地要求轮船对他们敬礼致敬。而轮船竟对之视而不见,它们一个个恼羞成怒,纷纷朝轮船刺去,结果嘴巴都被折断了,变成了鲨鱼的一顿美餐。所以一个人要生存,就必须掌握一些本领。尤为重要的是掌握本领之后所表现的心平气和的态度。如果得意忘形、目中无人,他就只能品尝到更加苦涩的果子。
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应学会含蓄做人,沉着冷静地面对各种考验,遇到问题分析要透彻,有深度,不能拘于肤浅片面,不要轻易发表自己武断的主张。然而这并不是说坐等机会,守株待兔。总之,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热衷于推销自我的同时,含蓄做人也必不可少。
1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学会付出,人生才会获得意外的惊喜,才会笑到最后。如果回报是天空中的一颗璀璨之星,那么付出便是通天之梯,只有沿着这座梯前行,才能摘下灿烂的星星。学会付出,回报才会张开它看似吝啬的双臂,主动走来。
那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一个路人由于有急事急需赶时间,他便抄近路走一条偏僻的小巷。由于道路崎岖不平,加上夜里漆黑,路人不寒而栗,吓得瑟瑟发抖。他在自责自己不该走这条倒霉的道路。但是出于无奈,他只好继续坚持。突然远处的一簇亮光映入他的眼帘。
路人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人正在点着灯笼在走。他准备前去搭话,打声招呼,让他意外的是提灯笼的竟然是一个盲人。他不禁好奇地问盲人:“您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要提个灯笼走路呢?”盲人缓缓地说道:“这个问题不止一个人问我了,其实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这么多年来,由于我的灯笼为别人带来光亮,为别人引路,人们也常常热情地搀扶我,引着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沟坎,使我免受危险。你看,我这不既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吗?所以,每到晚上出门,我总提着一盏灯笼。”盲人说完继续前行,赶路的人继续跟在他身边,遇到路障,路人便小心翼翼地扶他一把;碰到行人,路人便提醒盲人到一边躲躲。到了分手的时候,路人向盲人表示了感谢。
读完上面这个故事,每个人的内心都会被轻轻地震了一下。盲人点灯笼,照亮别人道路的过程中也为自己提供了方便,尝到了帮助别人后的快乐。“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大家在给予中也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人无论是自己给予别人,还是别人给予自己,世上都没有徒劳的事。有时自己在给予别人的同时,便为自己在困难时储存了一份友爱,给予越多,存得便越多。在自己遇到难处时,它便会显示出不同寻常的威力。
从前一个名叫沙都的人和自己的旅伴准备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一个山口。途中他们发现一个昏迷在雪地上的人,沙都出于好心,便停下来准备帮助那个人。而他的同伴表示了反对,他认为带上这个人如同加上一个累赘,万一遭遇不测就会葬送自己的性命。但沙都坚持不肯丢下这个可怜的人,他便背着这个人吃力地往前走。他的旅伴嫌他俩太慢便独自先走了。沙都累了便停下来休息一下,渐渐地沙都的体温使这个冻僵的身躯温暖起来,那人竟然奇迹般地活过来了。两人相依为命,并肩前进。当他们赶上旅伴时,却发现他早已被冻死了。
在这个事例中,沙都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给予另外一个人,最后他们俩在艰难中相互帮助,得以生存;而他那旅伴一味自私最后却葬送了性命。现实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像沙都那样给周围的人以真诚的关怀,那么由于他对别人充满了关爱,人生便有了价值,而他自己也会收到丰厚的回报。卡耐基谈及他的推销经历就曾讲到当年他每天早晨干活时都这样想:“我今天要帮助尽可能多的人,而不是我今天要推销尽量多的货”,这样他就能找到一个跟买家打交道更容易、更开放的方法,因而推销的成绩很好。
自然界,大地提供给树木生存的土壤,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无限生机,天空提供给鸟儿翱翔的空间,自己也变得广袤无比。人世间,每个人尽可能地给别人以帮助,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因相互间的关爱而充满幸福和快乐。那份快乐是自己付出之后得到的最好回报,它激励着自己今后再接再厉,帮助更多的人,奉献更多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