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单线图的画法与步骤
一、单线图人体各部位的画法
(一)头部
单线图对头部不要求过细的表示,一般只画正面、背面、侧面。在头部的特殊运动时,也只能是椭圆形的轻微变化,这些主要是体现了单线图的简单易学,画图快的特点。
正面以椭圆或瓜子形表示;背面涂黑;侧面为能表示出头部的面对方向,可在椭圆的上部画一点表示头发的横线,女子可在方向的反向椭圆后部画一条曲线表示发辫(图3-1)。此外还有头部的其他运动形态,如屈、绕、半侧等,可通过和身体的变化形态配合表现(图3-2)。
图3-1
图3-2
(二)手和脚
单线图中人体手和脚的表示是非常简单的,但又是不可忽略的部分。
手掌伸直时,一般只看作是臂的延长部分,不用着重表现,个别动作需要表示出掌的屈和握拳,以及手握器械、撑地等(图3-3)。如果图比较小,不好表示应当用文字注明。
图3-3
脚在表示人体方向上是起决定作用的,不可随便乱画和不画。因单线图的头部表现简单,很大程度上是靠脚掌来表示方向(图3-4)。从图中可看出,不画脚掌的图,使人无法分辨动作的面向和动作的性质。
图3-4
(三)肩和髋
单线图中线条无法表现出人体的宽度,但在表现某些动作时又需要一定的宽度。肩的宽度在画正面(背面)时都需要表现出来,所留宽度要根据图的大小、比例灵活掌握(图3-5)。例如臂的下垂、上举、侧举或转体等。但手插腰的正面图,可作为特殊情况处理,这类动作将肩和手插腰处均作为点来处理,两臂构成一个长菱形。如一手插腰、一臂上举,插腰没有肩的宽度,上举臂要有肩的宽度(图3-6)。
图3-5
图3-6
人体侧立的侧面图,肩关节作为与躯干相连的点来处理。只有侧立臂下垂的动作,可表现出肩微后张的形态,前后留出一点宽度(图3-7)。
图3-7
髋关节通常是作为点来表现。只有在身体扭转姿势中,需要髋关节的宽度来表现扭转的形态(图3-5④)。
(四)腿和臂
正面图并腿时,两腿用单直线表示,分腿或两腿不是并扰时,要用两条直线或折线与髋部连结。侧面图当两腿重迭时,也以单线表示。
臂一般用两条单线表示,侧面两臂重迭时只画近侧一臂。
(五)躯干(脊柱)
在单线图中,脊柱主要表现的是前、后、侧屈类的动作,大多数动作形态变化在腰椎上,如图3-8体侧屈、体前屈。体后屈则变化较多,一是表现在腰椎上的屈,二是表现在胸椎上的屈,三是联合屈,是由胸腰椎和髋关节联合完成(图3-9)。
图3-8
图3-9
(六)肢体远近、交叉的表示
人体侧面动作时,总是有一侧肢体距视者近,一侧远。当两个肢体重迭时,被遮住的肢体可以不画,如是错开的两侧肢体都要画上。一般近侧肢体线与躯干连接,远侧肢体线与躯干连接处断开(图3-10)。肢体相交叉时,一般是离视点近的线相连,远的线在交叉处断开(图3-11)。
图3-10
图3-11
二、单线图的画图步骤
(一)确定动作的比例关系
根据动作的结构和形态,定出高度和肢体的相对位置。如果运用线格,就可以根据线格,确定比例位置。在前边线格运用一节中已作过介绍,不再赘述。
(二)确定人体动作的主干线。
支撑身体和维持身体平衡的肢体常作为主干线,主干线决定着动作的外形动态。有时主干线被前面的肢体线遮住,这时就选用未被遮挡近侧的线或者是动作图中最长的线,代替主干线,以此来确定动作的主要动态(图3-12①②)。
图3-12①
图3-12②
(三)画图顺序
画一个人体动作图,应当从哪个部位开始画,然后接画哪个部分,并不是固定的,可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人习惯来确定。
一般画直立状态的人体动作,可先画头部,确定下人体的高度,头——躯干——下肢——上肢(图3-13)。
图3-13
在画非直立的人体动作时,一般是先画人体主干线(人体动作中靠近视点最长的线或撑地的肢体),确定下人体的比例和形态。第二步画离视点近,未被遮住的肢体,后画远的肢体。第三步画出头部需要的形态(图3-14、3-12)。
图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