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电感器的特性
磁能生电、电能生磁都是以电感线圈为媒介的,从而体现了电感线圈的特性。下面继续介绍它的储电特性和感抗特性。
3.5.1 储电特性
下面以一个简单实验来说明自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取一个15W日光灯镇流器(其实是一个铁芯线圈,如果进行测量,电阻为30Ω,电感为10H),再取1.5V一号干电池一个。
先在镇流器两端各接一段导线,用两手分别捏住两根导线的铜丝碰触电池正、负极,镇流器便与电池构成闭合电路产生电流,经过数秒钟,电流就达到稳定值,。当铜丝脱离电池时,我们就有触电的感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这一过程中,线圈的电流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后稳定于50mA。由于线圈电流的变化,所以就产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感应磁场。这一过程常称为给线圈充磁。使电池的电能变成为磁能储存在线圈上。当导线突然撤离电池时,线圈的磁场就由强向弱退变,产生自感电动势。根据自感电动势特点,它又将阻碍圈上的50mA电流,使之不能立即减小为0,而是通过双手(电阻约100kΩ)缓慢地将电能释放出来,在释放开始的一瞬间,自感电动势将高达50mA×100kΩ=5kV,因此就有触电的感觉,由于时间较短,所以对人体并没有损害。
这个实验说明两点:①人体有触电感,进一步表明线圈自感电动势客观存在;②自感电动势的形成,是线圈储存磁场再变化的结果,体现了线圈具有储存磁能(磁场)的基本特性。线圈磁场与电流相伴存在,所以说线圈具有储存电能(电流)的特性,简称储电特性。
3.5.2 感抗特性
前面介绍过,感抗是线圈对交流电表现出的电阻,但又不像电阻器有固定不变的电阻值,感抗的大小会随许多外界因素改变,下面做深入分析。
1.感抗与线圈电感的关系
在图3-16(a)、(b)中,线圈L1的电感量比L2大,两线圈的输入交流电压 U、频率f、负载 R 均相同。但L1的输出电压U1比L2的输出电压 U2小。这是因为交流电通过线圈时,要产生自感电动势和感应电流,方向与原交流电相反,便对原交流电形成阻碍,呈现出一定感抗。由 X=2πfL 可知,感抗与线圈的电感成正比。因为线圈L1 的电感量较大,对交流电呈现的感抗 X1就大,导致L1的输出电压 U1较小;相对地,L2的电感量较小,对交流电呈现的感抗 X2就小,导致L2的输出电压U2较大。
图3-16 感抗与电感的关系
这就揭示了线圈的感抗特性之一:在交流电路中,通电线圈的交流电频率、电压、负载相同时,线圈的电感越大感抗就越大,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就越大;线圈的电感越小感抗就越小,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就越小,如图3-16(c)、(d)所示。
2.感抗与交流电频率的关系
在图3-17(a)、(b)中,两线圈的电感、输入电压、负载都相同。只是L1输入交流电的频率 f1比L2输入交流电的频率 f2低,就导致L1输出交流电压 U1比L2输出交流电压 U2大。由 X = 2πfL 可知,线圈感抗随交流电频率升高而增大。因为线圈L1输入交流电的频率f1较低,呈现的感抗 X1就小,输出电压 U1就大;相对地,线圈L2输入的交流电频率 f2较高,呈现的感抗X2就大,输出电压U2就小。
图3-17 感抗与频率的关系
这又揭示了线圈的另一特性:在交流电路中,线圈电感一定时,导通交流电的频率越低,线圈的感抗越小,对交流电阻碍作用就越小;反之,导通交流电的频率越高,线圈的感抗就越大,对交流电阻碍作用就越大,如图3-17(c)、(d)所示。
由上述可知,线圈具有对高频交流电呈现感抗大,对低频交流电呈现感抗小的特点,常简述为线圈具有通低频阻高频的作用。这种作用恰恰与电容器对交流电作用的特点相反。因此,电子电路中常用线圈做分频、退耦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