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金中夏
过去的10年是世界金融爆发和颠覆的10年,从美国的金融腾飞到次贷泡沫的破碎,从华尔街的狂欢到欧洲小镇的破产,从两个基金的倒闭到整个世界经济的衰退,我们目睹了一幕幕人间喜剧,而贯穿其中的是一个我们不太熟悉的身影——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近代世界金融领域的一个重大创新,现已成为美国和欧洲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其他很多创新一样,资产证券化也是诞生于艰难时刻:1970年的美国正经历着经济衰退,在当时政府的支持下,代理机构开始将住房抵押贷款通过打包发行抵押贷款转手凭证来解决融资问题,打响了现代资产证券化的第一枪。在之后不到20年的时间里,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开拓者们不断探索开拓,创造出了包括RMBS、ABS、CMBS、CDO等各类证券化产品,后来还开发出了很多以非实物资产为依托的证券。截至2013年年底,美国和欧洲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存量高达
12万亿美元。蓬勃发展的资产证券化为欧美国家的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结构优化,盘活了信贷资产,也促进了房地产和消费的发展。同时,大量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也丰富了金融产品的种类,为投资和融资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一点对美国特别重要,因为这些资产支持证券产品也成为美国向世界输送美元的重要载体。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也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从2005年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获准发行首批71.96亿元“优质公司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ABS,到2007年国务院扩大试点后一年内规模攀升到412亿元,再到2013年信贷资产证券化500亿元的规模,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已经迈开了坚实的步伐。尽管如此,这一阶段资产证券化依旧属于小额度的尝试和摸索。可喜的是,在前一阶段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也搭建起了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设施,比如相关部门发行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及一些监管、投资、会计和税务方面的规定和指导,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进一步,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指出资产证券化要进入常态化,国务院李克强总理也强调要通过金融创新来盘活资产存量,这些都将使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从此驶入快车道。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对资产证券化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的金融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工具之一。但是,金融危机的历史也告诉我们这个工具的危险性。本书的作者都有海外资产证券化相关的实战经验,也亲身经历了资产证券化从顶峰到危机到恢复的阶段,他们希望通过本书来分享其对资产证券化的理解和美国的资产证券化经验,以此来切身投入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工作中来,为中国的金融事业做贡献。
本书内容丰富,从多个方面对资产证券化进行分析介绍,其中既有理论的探讨,也有具体产品的介绍,更有翔实的实例分析。本书介绍的产品涵盖了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适用的各个类别,如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款、住房及商业房产贷款、银行信贷和企业资产等,这些介绍中不仅有概念的解释,还有资产证券化具体操作的阐述。
本书还从会计、税收、法律和评级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相关的“软环境”建设问题,其中很多信息值得我们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部门借鉴和参考。除此之外,本书还详细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模型构建技术和流程,这类实战技术的介绍在一般理论性的书中是看不到的。
此外,本书还把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和资产证券化集合起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国早期的离岸资产证券化采取的模式主要是基础资产和发起人在国内,SPV和投资者在国外,以美元计价这一模式。随着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及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离岸证券化模式中基础资产和SPV均可以“内迁”,国外投资者可以用人民币买入资产证券化产品,这无疑将增加证券化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风险的国际化定价。资产证券化也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载体。
无论是对资产证券化的学习者、参与者、监管部门或是理论研究员,这都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时代已经开启,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迎接或共创这个伟大机遇的时候,我们的金融从业者可以借助这本书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也是我推荐本书的重要原因。
金中夏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