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结合思与行
何清湖编著更新时间:2025-03-05 17:26:39
最新章节:五、中医本—科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开会员,本书8折购 >
本书收集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在中西医结合领域近20年来发表的观点鲜明、影响深远的文章、论文及采访报道等。内容分为中西医结合发展与政策,中西医比较,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西学中教育,中西医协同,一带一路等。本书视角独特、特色鲜明,创新性强,能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开拓发展提供思路。本书系作者20年来带领研究团队进行的与中西医结合医学相关的事业、教育、临床、科研、传播、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分门别类撰录而成,旨在为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相关历程与经验进行总结,同时也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研究素材以及思路、方法。本书内容详实,说理清晰,文字流畅,学术质量较高。
品牌:人卫社
上架时间:2021-04-01 00:00:0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卫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何清湖编著
主页
最新上架
刘尚义“引疡入瘤”理论与临床
刘尚义教授在五十余年的医学生涯中,善治疑难杂症,在治疗肿瘤方面也有明显特色,在中医界有重要影响,其主要特色理论是“引疡入瘤”,即将中医疡科治疗理论用于肿瘤治疗,丰富了中医肿瘤学的治疗思想,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肯定,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本书系统阐述了刘尚义教授“引疡入瘤”学术思想,从疡理诊瘤、疡法治瘤、疡药疗瘤方面进行深入论述,并介绍了刘尚义教授治疗结直肠癌、膀胱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疾病的具体经验。这是国医学16.7万字病证型结合中医诊疗新模式研究方法
本书以张华强教授、陈启光教授、申春悌教授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在王永炎院士、张伯礼院士多年的指导和帮助下,在江苏省科技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立项资助下,提出了解决影响中医辨证论治水平、制约中医药学继承和发展瓶颈的研究方法,即以西医的病为依托,传统辨证结果为依据,从临床实践入手,运用临床流行病学/DME(设计、衡量、评价)方法,把实验研究、数理医学32.5万字中国茶药方
本书收集历代名医用茶本草及茶方防治疾病之经验精华,历经三载编写而成。全书分历代茶论、各科茶方、茶疗医案三章。茶论按唐、宋元、明、清、民国排序,茶方按内、妇、儿、外、五官科及养生分类,茶案按内、妇、儿、外、五官科及嗜茶排列。本书可使医师者用茶之偏,养生者趋茶之利,爱茶者明茶之性,嗜茶者避茶之害,充分发挥茶叶防病治病与食疗功效,使茶回归药、食、文化本位,为今后研究茶疗打下基础,也为开发相关新药提供参考医学31.2万字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重订医学衷中参西录(下册)
本书由“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必读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张锡纯是近代中医大师,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也被中医界视为必读之书医学48.3万字- 会员
疯狂的伤寒论2:遇见失传的圆运动古伤寒论后传
本书运用幽默睿智的语言解读中医经典之最——《伤寒论》,融合古今名医研习伤寒的精华,传递合而不同,立足临床的学习之道。秉承传统研究《伤寒论》的六经辩辨证之法,从表至里,循序渐进,不遗余力地贯穿以精妙的圆运动思想,令中医思维紧紧地拴在一个圆里,展示出了一气周游伤寒的精髓。解释医理和分析经方交替进行,势在让读者领略《伤寒论》的严谨和实用,原本枯涩难明的《伤寒论》终于再次被赋予了全新的血肉和灵魂。医学13.8万字 国医大师林天东医案精选
全书分19章,共收录医案100余则,涉及不育症、男性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睾丸附睾与精索疾病、男科杂病、不孕症、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妇科杂病、消化系疾病、肝胆系疾病、肺系疾病、泌尿系疾病、癌病、心脑系疾病、水液代谢疾病、皮肤病、疑难杂病等,每则医案基本上分为医案初诊、西医诊断、中医诊断、医案证型、医案治则、医案主方、医案药物、药物服法、医案复诊、医案按语、医案加减等11个部分;其中,医案初诊医学12.9万字医法心得十讲
中医学的辨治体系是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是融理、法、证、方、药为一体的。其中“法”为“医法”即指中医学中辨治疾病的原则和方法,是中医独特的是为方法和临床经验密切结合的产物,具有法上贯理、法依证立、下统方药的作用,高度概括了中医治疗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医法对于临证遣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医法”的内涵及其在中医基础理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中介绍了自己在临医学37.8万字中医老年病证文献荟萃
本书由成都中医药大学王飞教授组织编写,汇集、分类、研读、评析了历代医籍医著中关于老年养生保健、预防治疗的重要观点,整理了中医老年医学的理论、诊治、食疗、养生、康复等方法、思路及经验,全书按疾病内容编排,分别下设“病名钩玄”“病因病机”“诊法析要”“辨证论治”“名方临用”“医案医话”“食治备要”“养生保健”八个部分,每部分又另设编者按语,着重阐述中医老年病辨证论治的特点,资料丰富,内容实用。本书系统医学39.8万字前列腺增生中医调养方
前列腺增生是男性常见疾病,由此引起的排尿症状及其他系统并发症使患者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对前列腺增生的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控制并发症愈发显得重要。中医学虽无前列腺的概念,但古代医家根据其解剖及功能特点,将其归入“精室”范畴,对其相关疾病辨治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汇集古今大量文献资料,结合编者自身临床经验,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欲令广大读者对前列腺增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对应用中草药、食医学11.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何天祥骨伤科精粹
本书发扬中医骨伤科传统,结合何氏骨伤流派三百年经验传承,重点展示了我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何天祥先生的宝贵学术思想,特色鲜明。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何天祥中医学术成就、诊疗思路与技巧、特色疗伤手法、家传方药、特色功能锻炼方法;下篇介绍骨折、筋伤、脱位、骨病(包括骨髓炎、骨与关节结核、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骨坏死、骨质疏松)的治疗经验。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医45.2万字中医临床经典评注丛书:《脾胃论》评注
本书主要包括学术探微和原文评注两部分。学术探微部分主要是对该经典的学术特点、对临床的指导作用进行阐述。原文评注部分分原文、注解、评议、医案选录、按语5部分。在原文的基础上,对一些较为生僻或重要的专业词语进行注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每段原文后均有评议,评议内容紧扣原文,可以是对学术观点、疾病因病机、用药规律等的阐释;“医案选录”,所选医案皆出自近代中医名家医案;在按语部分结合原文内容对该医案中医15.3万字中医软坚散结法临床运用
本书分为理法方药、疾病治疗、临床与实验研究三部分。上篇重点介绍软坚散结法的基本理论和应用要点。其内容包括软坚散结法的内涵与外延、适应病证、具体方法,以及含软坚散结功效的中药160余种、古代方剂130余种及现代中成药40余种,其中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国家医保目录中具有软坚散结功效的中成药,方便临床医生检索使用。中篇以疾病为线,囊括了以癥瘕积聚、肿瘤、纤维化、斑块、硬化、结节、囊肿等为表现的多种疾病中医30.4万字虞医别录
虞山医派,其历史源远流长,历代医家层出不穷,如缪希雍、柯韵伯、钱天来、余听鸿及陶君仁等,其传承仲景之说而知常达变,启创温病之先河,对江南乃至祖国医学发展具深远影响。本书反映了关于中医地方流派——虞山医派研究的系列成果,对流派的学术理论和方药特色作了深入阐述,有一定的创新性。本书主要介绍虞山医派及其代表性医家的主要观点、诊疗特色及影响,系统梳理虞山医者的学术思想,突出虞山医派对温病学派发展的影响及其中医14.8万字传统经典膏方
本书共收集整理了中国传统经典膏剂500余个,并进行分类整理,分为滋补类膏方、风湿痞痛类膏方、化痰止咳平喘类膏方、健脾益气类膏方、外感类常用膏方、通便止浰类膏方、疮伤疥癣外用膏方、美容养颜类膏方、五官类膏方、其他类膏方等十类膏方。每个膏方根据中国药典规定,按【处方】【制法】【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来源】进行编写,每味药的剂量我们按现在国际通用剂量单位进行了换算,以便读者学习理解,选择使用。对中医12.1万字黄元御医书十三种:金匮悬解
黄元御精研中医典籍凡二十余年,晚年对《金匮要略方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剖析,广搜博采,旁通诸家,相互参校。《金匮悬解》成书于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是诠释《金匮要略方论》之作。黄氏破《金匮要略方论》之旧卷,重新撰次,分脏腑经络、外感、外感杂病、内伤、内伤杂病、外科、妇人等7类,合22卷。每类前,黄氏撰文述其概略;每节经文后,均予诠释。释文深入浅出,扼要精当。鉴于饮食宜忌3卷,有方无论,黄氏未加中医12.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