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声律启蒙(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更新时间:2019-06-17 18:23:17
最新章节: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已出书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声律启蒙》是一本专门训练儿童吟诗作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全书按韵分编,每韵编有三首对子文,从单字到双字,从三字对到十一字对,循序渐进,内容包罗天文、地理、人物、景物、器物、典故、史实等。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明快、意韵铿锵、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诵读,对启蒙儿童作对联、写作、积累文化常识等有重要的作用。
上架时间:2019-04-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周髀算经》新论·译注(江晓原作品系列)
这是一本有关《周髀算经》解读的作品。本书包括对《周髀算经》的长篇论述、《周髀算经》全文白话译文、《周髀算经》全文原文及详细注释、相关附录、参考文献及综合索引,意在为现代读者提供一种全面的《周髀算经》第一手史料。新论重新考察了《周髀算经》的宇宙模型,原文注释则讨论了几乎所有的技术性细节及有争议的问题,白话译文融会了汉代赵爽、北周甄鸾、唐代李淳风等各家注释的精华。同时,本书还特别分析了《周髀算经》中所古籍7.6万字 - 会员
唐摭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科举制度滥觞于隋,在唐代逐渐健全而兴盛,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曾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唐摭言》是一部专门记载唐代科举制度特别是进士考试的笔记小说,书名中的“摭”,为拾取、摘取之意。全书共15卷,分103门。对唐代科举制度的规制、礼仪、风俗做了真实详尽的记载,多为史志所不载,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为我们全面认识和评价唐代科举制度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唐代科举以进士为重,进士以文学为重,古籍49.6万字 - 会员
《汉书·艺文志》讲要
目录学相当于是学问的清单,摸清家底,才能心中有数,不至茫无津涯,有洞观全局之益。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的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汉书》中的《艺文志》正是目录学中第一要籍。作者在讲授《汉书·艺文志》时所写的这部讲义,广泛参考了十余种批注、研究《汉书·艺文志》的文献,同时也博采其他相关书籍、论文的意见,反复寻绎,间加己意于其中,对《汉书·艺文志》做了较为细致全面古籍26.1万字 - 会员
《水经注》与魏晋南北朝地理文学文献研究
南北朝时期地记、郡书渐趋丰富,并呈现山水化、文学化的趋势。《水经注》的文学成就得力于其对这些地理文学文献的借鉴和吸收。除明确征引外,其还大量暗引、抄变这些文献。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文献皆已亡佚。本书对《水经注》所引主要地理文学文献进行细致的梳理和考证,为学人今后的研究提供资料方面的便利,同时亦欲彰明这些地理文学文献对于《水经注》的成书的重要意义。《水经注》沿着汉魏晋宋地记、郡书的山水化、文学化之路,古籍30万字 - 会员
唐语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上)
《唐语林》是北宋文人王谠编撰的一部记录唐人轶事杂说及唐代典章制度、民情风俗等的文言笔记小说。共八卷。该书模仿《世说新语》和《续世说》的体例,按内容分门记事,规模更大,将《世说新语》的原有门类扩大为五十二门。书中材料采录自唐人笔记小说,资料集中,内容丰富,广泛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学家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对研究唐代历史、政治和文学,均有参考价值。《唐语林》虽仿古籍47.8万字 - 会员
唐语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套装全两册)
《唐语林》是北宋文人王谠编撰的一部记录唐人轶事杂说及唐代典章制度、民情风俗等的文言笔记小说。共八卷。该书模仿《世说新语》和《续世说》的体例,按内容分门记事,规模更大,将《世说新语》的原有门类扩大为五十二门。书中材料采录自唐人笔记小说,资料集中,内容丰富,广泛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学家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对研究唐代历史、政治和文学,均有参考价值。《唐语林》虽仿古籍89.4万字 - 会员
盐铁论
本书为西汉桓宽编著。记录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始元六年(前81年),召集各地推举的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到京城举行会议,“问民间所疾苦”。贤良、文学从反对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开始,对政府政策进行了全面批评,并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反复辩论。全书共十卷六十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该书记述了双方的论点,为研究西汉经济史、政治史的重要史料。古籍6.1万字 - 会员
臧庸及《拜經堂文集》整理研究
本书对臧庸及其《拜经堂文集》的整理和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研究篇、点校篇、资料篇。研究篇即《臧庸及其〈拜经堂文集〉述论》,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存《拜经堂文集》的版本和内容进行评介,一是依据臧庸之《拜经堂文集》和《拜经日记》、相关史籍和清人诗文集的记述,以及近现代学者的相关研究。点校篇即对《拜经堂文集》进行文本识读、分段、标点和必要的校勘。或有少助。资料篇。研究历史必须以可靠的史料为基础,古籍29.3万字 - 会员
穆天子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1700多年前,战国魏襄王墓被盗,一批竹简古书重见天日,这就是著名的“汲冢竹书”,其中只有一部先秦文献较完整地流传到今天,这就是《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该书记述了西周中期周穆王远征西域的事迹,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全书共六卷。前四卷记述周穆王从宗周出发,北征犬戎,继而出雁门、入河套、祭河伯、登昆仑、会见西王母、狩猎大旷原,最后返回宗周的经历。卷五专记周穆王东巡河南诸地事,是穆王巡狩中原的实录古籍30.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习凿齿文史合集校注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的著作唐以后已经散佚,其《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自清末以来已有多个辑本。本书首次对历代所见习凿齿全部著作进行了辑校与简注。习凿齿的著作一向是治汉晋文史学者必备的案头资料,此书的出版将极大地方便相关领域的文史学者。古籍整理26.1万字 - 会员
汉魏六朝文学研究著作提要(全2册)
本书全面搜集了汉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著作并撰写提要,起于汉贾谊,迄于隋颜之推,按照作家生存时代及其生卒年先后编排。全书共收录撰写116位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2100多部著作的提要,包括从1900—2015年在中国正式出版的汉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学术著作、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后研究出站报告;每位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著作提要,也均以出版(或提交)时间顺序编次,力求呈现汉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的专题古籍整理43.8万字 - 会员
古史人镜辑录(全三卷)
此书撷取二十六史及《资治通鉴》《续通鉴》《明通鉴》《清通鉴》等史籍中记述的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迹。上起殷末周初,下至晚清,先后约三千年。所记皆可敬可惜、可亲可恨、可喜可悲、可恶可笑之言和行。读来让人或沉思、或嗤笑、或悲悯、或愤怒,读罢则足以发人深省。编者对原著并非照抄照录,而是以“辞不害意”为原则,对历史事件进行黏合删汰,如此则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史事前因后果靡不毕见。编者对历史人物未加点评论说,而将古籍整理87万字 - 会员
《拜经日记》校注
《拜經日記》是清代乾嘉時期的考據學家臧庸的代表作。本書以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武進藏氏拜經堂自刻本爲底本,以清費念戀光绪十年(1884)所校清抄本、清阮元編《皇清經解》所轉本属參校本,擇要吸收前賢的相關成果,對《拜經日記》進行標點、校勘和必要的注程,便於學界據以開展進一步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對研究臧庸及其學術成就在乾嘉考據學和清代學街史上的學術地位,進一步瞭解乾嘉時期考據學、校勘學、訓話學相互古籍整理27万字 - 会员
王尚絅集校注
王尚絅是明代中期有名文学家和理学家,在文学和理学发展史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存王尚絅文集主要有两种版本:一是明嘉靖三十年(1551)刻本《苍谷集录》12卷,现存6卷;一是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刻本《苍谷全集》12卷,附录1卷。本书以四库未收书集刊本《苍谷全集》为底本,录王尚絅诗文12卷,后附诗文辑佚、传记资料、文集序跋及年谱。整理中以《苍谷集录》《盛明百家诗·王方伯集》、明人诗文集、《直隶汝州全志古籍整理14.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