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5 18:34:03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文前
关于民间说唱与古代小说交叉互动研究的思考
敦煌变文的口头叙事特征及其小说史意义
一、“俗讲”“转变”的兴起
二、“俗讲”“转变”的世俗化
三、“俗讲”“转变”的仪式性与程式化
四、“俗讲”“转变”的影响
宋元话本与文言小说的双向互动
一、文言小说成为宋元“说话”的凭依
二、宋元话本对文言小说的敷演
三、文言小说对宋元话本的借鉴
《水浒传》与说唱词话之关系补证
一、前人关于《水浒词话》的论述
二、《水浒词话》遗存之一:诗词韵语等的因袭、重复
三、《水浒词话》遗存之二:人物、情节描写的程式化
《西游记》中的民间说唱遗存
一、通俗唱词的大量穿插
二、故事情节的模式化现象突出
三、民间谚语箴言的频繁使用
明代小说与民间说唱的双向互动
一、民间说唱对明代通俗小说的孕育
二、明代通俗小说对民间说唱的反哺
三、民间说唱对明代通俗小说的传播推广
演绎《三国志》,弹唱儿女情
一、《玉玺传》对战争描写的淡化处理
二、《玉玺传》对爱情婚姻等故事的大量增衍
三、《玉玺传》所体现的女性叙事特点
明末清初说唱与英雄传奇文体之生成
一、英雄传奇脱胎于民间“说唱”
二、清代英雄传奇的人物塑造
三、清代英雄传奇的征战描写
四、清代英雄传奇的情节建构
五、清代英雄传奇的文体兼容
清代说唱与公案侠义小说文体之生成
一、“说唱”与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的合流
二、清代公案侠义小说的题材优势与叙事主旨
三、清代公案侠义小说的传奇艺术
四、清代公案侠义小说对谐趣的追求与营造
五、清代公案侠义小说的结构方式
五、小结
“拟弹词”:清代弹词编创的一种重要类型
一、南词《绣像金瓶梅传》的作者与文本性质
二、南词《绣像金瓶梅传》对小说《金瓶梅》的改编
三、南词《绣像金瓶梅传》的存在价值
清代鼓词《封神榜》对《封神演义》的改编
一、鼓词《封神榜》对《封神演义》的继承
二、鼓词《封神榜》对《封神演义》的丰富与发展
三、鼓词《封神榜》的创作特点
四、鼓词《封神榜》的艺术局限
古代小说经典的民间重构
一、鼓词《西游记》与小说原著的关系
二、鼓词《西游记》对小说的改编
三、鼓词《西游记》的艺术创新
四、鼓词《西游记》的编创特点及其评价
扬州评话《火烧赤壁》对《三国演义》的因革
一、《火烧赤壁》对《三国演义》的继承
二、《火烧赤壁》对《三国演义》的丰富和发展
三、《火烧赤壁》在因革原著中体现的评话特色
明清以来“三国”说唱文学编创经验综探
一、转换文体,扬长避短
二、重构情节,推陈出新
三、投合受众,改塑人物
四、贴近世情,增添趣味
五、结论
从案头走向书场
一、文本的选择与文体的转换
二、故事情节的重构
三、人物形象的改塑
四、现实感和趣味性的加强
五、表现形式的改变
六、说书改编小说的意义
民间说书与通俗小说文体兼容之关系初探
一、“说书”善于吸纳、整合其他艺术的长处,以增强其艺术魅力,使脱胎于“说书”的小说呈现“文兼众体”的艺术特点
二、“说书”虽然各有门庭,但是出于商业竞争的缘故,某一门庭的“说书”往往会博采其他门庭的“说书”之长,加以融会贯通,这就使脱胎于“说书”的小说出现了文体交叉、兼容现象
三、脱胎于民间“说书”的通俗小说,往往又会反过来影响民间“说书”;而“说书”取得成功后,又会再次被加工成小说,如此循环往复,交叉互动,也会导致通俗小说文体之间的兼容现象
四、结论与余论
中国古代“说书体”小说文体特征新探
一、“说书体”小说的人物塑造
二、“说书体”小说的情节建构
三、“说书体”小说语言运用的程式化
后记